导 语12月6日传播君深夜发文,曝光“互联网治理智库联盟”首次集会,很多网友大呼惊喜,对智库联盟成立和专家深度思想十分期待。传播君梳理盘点,在PM2.5爆表之际,赶紧来回味这些“智商爆表”的智库专家的核心观点,拿去背吧。
12月6日,第二届互联网与国家治理智库论坛在京举办,国内第一家互联网治理智库联盟宣告成立。论坛前一天晚间,专家们还围坐一堂,召开了互联网治理智库联盟联席会议。一天一夜的跨界交流,吸引国内30余位智库专家和业界精英,发表对互联网及国家治理的精彩观点。(按发言顺序排序)
姜军 |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对于互联网这个人类发明的最新工具,我们应该用它更多地来推动变革,而不是维持现状;促进平等,而不是加剧不公;增进友善,而不是增添恶意;增强共识,而不是制造撕裂;推进共享,而不是强化独占。
张志安 |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我们从事互联网跟治理相关的研究,是希望搭建这样一个全国的平台,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希望能够站在中国发展、互联网对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做互联网智库。我们的智库建设是服务于经世致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核心目标是通过互联网研究促进国家和地方治理现代化。
张洪忠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互联网不是虚拟空间,现在是线上空间跟线下空间交替的社会,这种空间的转换是非常有趣的社会学的问题。②法治: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是大家共同的困扰,互联网必须在法治管理基础之上。③偏见:目前公众对网络空间治理存在偏见和理解偏差。事实上,治理是学术的基础、法治的手段、社会发展的准则,这三点为基础,需要为管理者和社会之间搭起一个沟通的桥梁。
王四新 |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部长、教授:我们国家现在互联网治理,国家网信办作用的发挥,都有一些体制上的优势。比方我们今天这个论坛,就体现了互联网治理的全民参与,这种治理模式在许多国家是不具备条件的,我们国家各种治理的力量能够实现在智力资源方面的无缝对接,这也是我们将来的一个优势。
祝华新 |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在今天容易剑走偏锋的舆论场上,我们需要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形成意见的对冲,某种程度上把专业新闻媒体的闸门放开一点,有利于对冲缓解今天网络自媒体上的舆论压力。党报具有历史上的优良基因,对党的宗旨负责,以党的宗旨作为底气,可以在一些短暂性的意识形态纷扰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方兴东 |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期待论坛和联盟能够给互联网学界的机制也好、文化也好、状态也好,带来一些变革,甚至颠覆。互联网学界要加强与产业和政府的协作,避免同质化,多提供有成效的决策参考。学界的突破可能带来中国的互联网公共政策比较大的进步。中国治网模式是中国互联网制度创新的亮点,为全球网络治理做出了贡献。
吕本富 |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智库建设要么有思想,要么有工具。一个智库长短期的题目要有配比,一定要关注两个长期的东西,社会的基本矛盾。舆情智库的建设,一要注重大数据分析;二要研究意见领袖,特别是意见领袖的抱团现象;三要关注网络开放政策。衡量一个东西是不是创新,一看增长标准,有没有促进增长;二看财富标准,有利于穷人还是有利于富人;三看就业效应,就业至少不能倒退;四看稳定标准,这四个标准应该作为我们判断基于互联网的创新的基础。
惠志斌 |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网络空间安全的风险在大数据时代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网络空间系统运行本身及其连接控制的物理世界的安全风险;二是网络空间信息内容及其传播的安全风险;三是网络空间数据资源开发与控制的安全风险,这个是在大数据时代或者未来智慧化时代比较突出的全新的安全风险。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号,2015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