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论坛”在杭州召开 学者热议区域协调发展

时间:2021-11-0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论坛”近日在浙大召开。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少波,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孙景淼,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张军扩等,分别通过现场和线上方式,热议“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共同富裕”主题。

任少波指出,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共同富裕”这一主题深化研讨、凝聚共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高校是服务国家决策咨询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浙江大学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构建了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为核心的智库建设体系,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成立了一批特色智库研究机构,在西部大开发、社会治理、数字化改革、“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领域形成了研究优势,为服务党和国家科学决策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介绍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指出学校及中心将坚持“以服务求发展、用贡献求辉煌”理念,进一步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建设开放协同的智库集群,紧紧围绕浙江区域协调发展实践、东西部互动、“一带一路”等三大领域开展研究,不断丰富研究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案例,打造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研究的“国家队”,与兄弟高校、智库机构一道,共同为创新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和治理模式研究作出不懈努力。

张军扩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他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推进共同富裕也为新时期更加有效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要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一方面,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着力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另一方面,共同富裕绝不能搞成平均主义,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着力创造激励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共同努力、共同奋斗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他认为,新时期通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来推进共同富裕应着重推进三个方面:

进一步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基本医疗、基础教育、基本养老等重要民生相关;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支持力度,对人口相对集聚地区的基础设施做出合理规划并予以保障;进一步突出和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地区、锈带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等区域的支持力度。

高培勇从微观层面解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制定,他认为,要立足于聚焦“市场主体”的发展来探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要把市场主体作为经济工作、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市场主体的意义前所未有,我们所赋予市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前所未有。由于经济形势、经济环境和外部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市场主体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以市场主体为中心的经济工作的布局已经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应当围绕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而展开。当前正在推进的放管服改革正是围绕着市场主体着力,所谓放就是放出市场主体的活力,管就是为市场主体管出公平,服就是为市场主体服务出效率。因此,讨论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定要把根扎在市场主体身上。

孙景淼表示,浙江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将在持续扩大全社会财富总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完善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机制,缩小收入差距,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论坛还举行了重要成果发布会。黄先海副校长介绍了中心三部品牌报告——《浙江跨区域合作发展报告》《数字创新:数字长三角战略2021》《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宝敏宣读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十大重点选题,旨在吸引国内智库力量共同参与,联合产出富有深刻洞见、独特创见、战略远见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实践经验和智力支撑。责任编辑:浙里评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