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11月7日,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年会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举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解超认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写入了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并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工作要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的战略谋划,是回应人民群众长期共同期盼的坚定意志,是对全世界和中国人民做出的又一庄严承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100年来的持续奋斗,我国已经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进入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只有将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相结合,才能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特性,才能更好地突出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只有将实现共同富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呼应,才能更有效地增添共同富裕的世界意蕴,消除世界疑虑。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郭庆松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有三个高频词,“人民”使用了80多次,“中国共产党”使用了50多次,“中华民族”使用了40多次,三个关键词出现频率这么高,足以看出这篇讲话基本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人民立场上,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富裕是大的话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而随的话题,不仅同实践相关联而且同生产关系相关联,不仅要考虑经济问题而且要考虑政治问题。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目标。
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要充分全面准确地认识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要把共同富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力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推动共同富裕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要着力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王伟松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地提出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之后,我们党率领中国人民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个新征程上,共同富裕是重要的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上海社会科学界五路大军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局面,让上海社科界一江春水激活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春潮澎湃。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教授作主题报告,他认为,我们所创造的文明新形态是呈现在中华大地上的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谈到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谱写的文明新形态;我们创造的文明新形态是崭新的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不是其他什么文明;我们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正在成型的文明;我们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崭新的文明、也是更先进的文明、更好的文明。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表示,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的现代化概念,但《共产党宣言》中有大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表述,如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资产阶级、现代雇佣工人阶级、现代工业、现代国家等。西方现代化流派众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与自然等各个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述,是对以往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超越,体现了构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类全面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现代化新目标。对于现代化理论一定要放到人类文明新形态下,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理解,通过理论化的解释,能给世界提供新的示范。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贵教授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个是领导力量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现代化。第二个发展路径新,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第三个是基本立场新,体现在真正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崭新的发展理念。第四个是根本目标新,体现在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第五个是社会形态新,体现在开辟了人类文明崭新的形态。
实现共同富裕是长期的历史任务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郭强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使命。共同富裕首先要实现共同的权利机会和规则。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看,共同富裕在生产力方面的前提是要全面实现现代化,新型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生产关系层面要全面实现制度现代化,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就要让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充分体现出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秦刚提出,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更加紧密的一体化进程、一体化视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要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持续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现实要求,也是长期的历史任务,要逐步推进、逐步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世界历史背景中催生的,在世界历史场域中展开的,遵循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顺应了人类世界历史展开的历史潮流,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的时候,不仅彻底改写了世界版图,而且充分彰显对世界文明成果、人类文明进步的世界历史意义。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李冉教授认为,共同富裕的价值立场是人本身,共同富裕关注了人的三个维度:整体的人,全面的人,现实中的人。共同富裕的中国要义在于:第一,代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坚持和发展;第二,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长治久安的执政根基问题;第三,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光明未来。共同富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也必然涉及到深刻的自我革命。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教授主持主题报告。
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会议共分为两个阶段。《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文亮,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福寿教授分别主持第一、第二阶段和自由交流及闭幕式。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何立胜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丁长艳副教授、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秘书长鞠立新教授、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孙力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海江教授分别围绕“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的对口支援”“生产关系环节的同一性与共富机制的全面塑造”“社会公平的三大伟业和时代新路”“三种分配方式协调联动促进共同富裕”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党校王畅讲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赵建平、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赵欣副教授分别围绕“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角色担当”“从共享与发展的关系上把握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模式与动力:市场力量如何及为何塑造社区”等作发言的第一阶段的主题发言。
共同富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演进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官进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郝宇青教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勇教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顺副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分别作了题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的理论向度与价值旨归”“共同富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演进”“世界历史与天下文明的交汇: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征程‘共同富裕’目标的意识形态功能”“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转型理论与我国‘新发展阶段’的转型性质”等作发言的第二阶段的主题发言。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解超宣读了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并作总结讲话。解超表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为标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逐渐走向复兴。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作为全国成立的第一个地方性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一定要站在新的历史制高点上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要把更多优秀专家学者请到学会来,学会将为更多学者搭建平台,服务于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和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根据学会章程,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增设了学术委员会,增补了2名学会副秘书长和6名常务理事。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30余家科研单位及刊物和媒体代表,以及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师生约160余人共同参加本次研讨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同济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联合主办,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玫教授主持开幕式。(责编:崔蕊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