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2022文化科技创新论坛暨首届深大湾区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深圳举行

时间:2022-11-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永杰

11月5日,“2022文化科技创新论坛暨首届深大湾区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深圳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时代的文化强国”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为建设数字时代的文化强国积极建言献策。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原副主任高书生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贯彻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是发力供给侧,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激活文化资源,萃取并关联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重要元素、标识和符号,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激发全民族的文化自豪感、自信心,将其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是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抓手。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数字创意内容提供促进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产业驱动力;数字创意消费内生满足人民精神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文化感召力;数字创意产业建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全球竞争力。他建议,我国抢占全球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高地要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发挥本来优势,促进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丰富数字文化消费场景,着力提振内需消费;其次,强化数据支撑,聚焦“算力”,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无形价值”,增强数据生产力;再次,升级基础建设,着眼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形力量”;最后,加强全球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数字技术标准、产业标准、治理标准制定,关注企业成长,为本国企业参与全球高端产业环节提供最大便利,吸引全球头部企业入驻。

在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炎看来,文化数字化的表现形态体现在三个层面:利用数字技术将分散的、不同类型的海量文化资源转化为不同类型、层级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实现文化资源在全球的实时传播,使地方和全球间发生新的连接和变化;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等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利用。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表示,数字技术包括数字信息技术和元宇宙技术,在间接拓展文化机构绩效提升路径的同时,也正在建构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的方法论。数字技术通过建构文化消费场景,设置技术主导文化产品形态和文化行业组织变迁的路径。这种变迁路径作为社会结构的变迁,不仅主导了文化产品的内置秩序,还提供了一种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规定性。

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生机与活力。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表示,在当下的文化创新实践中,我们要坚持创新与绿色的发展理念。原创是文艺的基本要求,不能因为科技的发展放弃原创。绿色是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在创新的内容和手段上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惠林提到了数字时代的文化产业安全问题。他表示,网络文化产业是数字时代涌现出来的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给我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在造福我们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网络暴力。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时,更要保障其中的安全感。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教授夏燕靖表示,传统文化数字化发展依然面临困境与挑战。一些以历史文物为原型的游戏简单地杂糅、套用相关知识,胡乱拼接传统文化元素,长此以往会损害历史文化的本体意义。他提出,要实现文脉传承,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进行“考古式”的保护,还要结合时代特点,实现创造性的转型,使之充满时代的气息,更好地展现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文化产业也不断地赋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齐骥表示,不管是文化的丰富,还是文明的兴盛,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稳定的精神基因,也是最坚实的思想基石。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该报告是关于国内外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发展现状、应用、理论探索及创新实践的研究报告,已连续发布10年。

论坛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主办。(责编:王晏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