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中美政经论坛(第九期)报告发布与研讨会举行

时间:2022-11-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关锐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关锐)11月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美政经论坛(第9期)于线上举行。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其政经交往对两国及世界均具有重要影响,加强中美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设立了中美政经论坛,旨在搭建跨学科的学术与智库平台,定期组织团队深入挖掘关键问题和核心问题并发布中美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邀请学界同仁进行讨论碰撞,助力学界对美国及中美政经关系的学术研究与讨论。论坛分为两个单元进行,报告围绕“美国财政补贴制度分析”“美国财政补贴变迁逻辑”“美国财政补贴发展趋势”等几方面展开。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青教授主持。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代志新发布了题为《美国财政补贴:制度、现状与影响》的报告。在第二单元的探讨中,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研究员认为,首先,补贴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理性地分析、科学地评估,不要盲目跟风。其次,只有与其他政策工具协调使用,才能更好地判断财政补贴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最后,关于中国的财政补贴,刘尚希指出中国要遵守国际规则,既要维护国家的利益,又要促进国家的发展,考虑风险和财政能力。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教授首先提出,由于经济哲学的变化,带动财政补贴在美国政策体系里的功能性转变,因此要重新认识财政政策在逆周期中的定位。其次,他认为美国重构产业政策一大变化是财政补贴对于产业政策的扶植方式,产业补贴由克服市场失灵转变到大国竞争的安全战略上。产业政策的定位、扶持对象也有所转变,通过重构产业链来实现“回岸转移”和“友岸外包”两个目标。最后,刘元春强调美国使用财政政策势必会受到各国的反对,即使诉诸WTO也很难约束其目前的单边主义,因此我国也要有相应的对冲对策,形成对抗性上升的趋势判断。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郭庆旺首先从国际规则、政党政治竞争、经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美国的财政补贴,并系统地展现了美国财政补贴的规模、结构、效果以及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其次,他指出WTO规则所界定的财政补贴范围大于中国界定的财政补贴范围,并梳理了中国传统的财政补贴目标以及历史背景。此外,郭庆旺还强调了美国财政补贴制度制定或实施的角度包括国际竞争以及国内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中国则更多的是从国内发展的角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研究员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第一,政党交替以及理念变迁的背后体现了美国财政补贴或者产业政策中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思想。第二,政府与市场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在实践中,美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第三,美国体制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摇摆还反应在财政补贴领域,如何保证补贴的公平和效率是治理的难点。第四,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美国财政补贴的各种得失、优劣可能会对中国有相应的启示。第五,大多数阶段性财政补贴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基础,如果没有经济增长的基础,财政补贴很难长期持续下去。第六,可通过比较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与美国财政补贴制度的差异,从而更清晰地呈现出美国财政补贴的特点。

南京财经大学朱军教授从六个方面分享了对美国财政补贴政策的体会。第一,美国财政补贴政策体现了消费驱动经济的特征,与我国投资驱动模式有所不同。第二,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是以损害他国利益为特征的,通过美元贬值,减少他国外汇储备购买力和溢出效应造成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牺牲其他国家利益。第三,美国的财政补贴政策主要针对个人,重视个体的民富特征。第四,美国财政补贴保障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性,起到了稳固中产阶级群体的作用。第五,特殊时期财政补贴政策具有提振投资消费信心、稳定经济发展预期的积极影响。第六,财政补贴支出可以不局限于物和单位,扩大到对个人和个人事项的补贴,怎么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也是我国未来值得思考的方向。(责编:张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