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广州文交会智库论坛——新时代文化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研讨会在穗举行

时间:2023-03-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永杰 李佳莉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李佳莉)3月14日,“广州文交会智库论坛——新时代文化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在广州乐天智谷举行。会议邀请国内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文创企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围绕新时代文化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发展主题,探讨挖掘园区数字技术应用潜力、数字化赋能园区经营管理、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发展之道,为全面推进广州文化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办公室(智库办)主任姚阳主持,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尹涛向会议致辞。广州市社科院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杨代友发布了《广州文化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报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领导为获得“广州文化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优秀范例奖”的20个园区代表授牌。

广州大学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系系主任、华阳国际设计集团总规划师温春阳,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文远竹,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五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模师余炜楷,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蔡进兵就“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发表了主题演讲。广州励弘文创旗舰园总经理严捷、奥飞文创中心总经理李佳实、广州巨大创意产业园常务副总经理何艳围绕“文化产业园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分享了经验。

《广州文化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报告》发布

尹涛在致辞中指出,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经过多年的发展,广州市拥有文化产业园区702家,其中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示范园区,各层级的示范园区加起来超过100多家。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广州的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在政府的指导下,市场的力量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在运营模式方面,也是各种各样、各具特色。截止目前,我们园区的发展是很有活动、很有朝气,数量也比较多,很有基础。

但是,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园区还有很多不足。尹涛认为,面向未来现代化的文化产业园区的标准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文化产业园的产业要活跃,其实我们的园区实际上就是一个一个企业的孵化器和载体。第二个方面,文化产业园的园区要有品位,在建设的过程中,园区的各种各样的文化符号与广州本地的文化能够很好地融合起来,成为市民城市生活的文化地标。第三个方面,未来的园区发展应该是一个现实的园区与一个虚拟园区的结合,让我们的园区的辐射范围更大更广。因此,未来的园区标准应该是有产业、有味道、虚实结合。

杨代友发布《广州文化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报告》,报告从广州市文化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现状、转型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杨代友指出,广州大部分文化产业园区将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园区重点任务,76%的文化产业园区已在或拟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针对目前园区数字化转型面临数字化转型人才缺乏、转型意识有待提升、园区集聚效益不佳、前瞻规划相对缺乏、数据共享存在壁垒、尚未建立园区数字化标准体系等问题与挑战,杨代友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园区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高位谋划,加强支持;制定标准,培育推广;规划引领,前瞻布局。二是引育壮大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育;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三是打造产业园区大脑和大数据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产业大脑平台;建立产业大数据平台,为园区产业分析与决策提供支撑;建立数据中枢,优化园区数字化发展生态圈。四是全面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搭建行业合作平台,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服务体系流程;丰富园区活动形式,营造数字化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文化+”

温春阳以跨界、渗透、提升、融合四个词来阐述文化产业园的转型之路。温春阳指出,文化产业园呈现品牌化、多端融合、运营模式提升的发展趋势。一是品牌化、主题化和连锁化,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产业园品牌;二是多端融合,产业渗透,其中包括产业要素通过集聚创新形成的融合发展模式,以“文化+科技”、“文化+金融” 等为代表的跨要素融合;通过行业间的功能互补和链条延伸消解行业壁垒,“文化+制造业”、“文化+旅游”和“文化+农业”等的跨行业渗透。以“文化+互联网”为代表的突破物理空间的跨平台融合。三是运营模式和运营意识的提升,在盈利模式上从原来的通过房地产出租获取租赁收益,到通过提供运营服务获取服务收益,再升级到通过产业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精品化的运营意识,打造大众艺术生活一站式消费目的地和永不落幕的艺术发生地。

文远竹表示,广州文化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在园区定位上,走精品化、主题化、高端化之路。二是在产业变革上,走数字化、智能化、IP化之路。三是在市场部分中走国际化、品牌化、本土化之路。

蔡进兵针对推进园区数据化转型提出,一是大力激活数据价值。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二是数据驱动智慧园区发展。以数据驱动的业务运营为中心,以数据思维去决策、运营,实现以园区业务场景为核心的全链接、深融合的全场景智能;建立从数据开始的管理决策系统,取代流程驱动和经验决策;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实现园区价值的自我增值。三是数据驱动园区服务智慧化。引进和培育面向行业的数字化服务商,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生态圈;引进数据商、第三方数据服务中介机构等,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数据服务;建设、引进数据平台,实现对园区企业的数据化赋能。此外,蔡进兵指出了数据赋能要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数据权属;二是数据估值与定价;三是数据标准。

余炜楷认为,广州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存在以下特征:在全市层面:广州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文化产业空间进入快速扩张阶段;源于“服务重制造轻”的产业结构,中心城区依然成为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主阵地。在各区层面:中心城区与外围城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度各异;文化产业园区数量较多,总体发展水平仍有提高空间;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与城市文化资源、创新人才及公共空间协同不足。余炜楷提出广州市文化产业空间优化发展策略,在全市层面:一是谋增量,积极拓展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二是强中心,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能级。在各区层面:一是重协同,统筹促进中心城区与外围城区文化产业空间联动发展;二是优品质,强力保障文化产业园区更稳更优发展;三是聚合力,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园区实现资源集成发展。

此次研讨会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指导,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主办,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乐天智谷联合承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