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第二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时间:2023-04-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4月7日,第二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举行。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以“中国数学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作报告。 

活动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吴信宝出席讲坛并为丘成桐先生颁发“主讲科学家”纪念证书,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主持讲坛并致辞。来自上海市政协科教委、市科技党委、市科委、市教委、市科协等单位负责人,上海市各高校、中学师生及科研人员代表出席活动。活动开始前,吴信宝,上海市政协科教委主任曹振全、常务副主任马兴发,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王宇,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金力,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李骏会见丘成桐。

丘成桐表示,一个国家数学的真正兴起,不在于萧规曹随,跟着其他国家的学者做修补工作,而在于自已走出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目前为止,中国数学水平未达后面的地步,却也超过前述的水平,”在丘成桐看来,要认清中国的能力,发挥长处,未来这三年是中国崛起的关键时刻。现代数学多姿多彩,可以分出几十门不同的方向。因此,全面认识现代数学发展分支,科学评估数学领域内的新兴学科,对国内学科发展大有裨益。丘成桐提出,“只有接轨国际,年轻的学者们才会打破思维桎梏,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紧跟世界发展前沿。” 

展望未来,丘成桐提出,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基础研究,走出自己的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中国数学发展应加强布局。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核心数学(包括数论、代数几何、微分几何和表示论)的研究水平已经开始追上时代;但是组合数学、概率论和统计学还大不如欧美各国,亟待充实。丘成桐对中国数学学科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提出希望至少有十间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至少有一小批的年轻学子有志气成为世界一流的学者,做出突破性的工作,能够在学术界引领风骚,影响数学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主旨报告结束后,丘成桐还与现场观众围绕人工智能、国际交流、基础教育等话题进行交流互动。据悉,“浦江科学大师讲坛”是由上海市政协发起并主管,上海市政协科技和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协办。 

负责老师表示,为真正实现科学思想的汇聚与传播,讲坛致力于打造“四个一”成果:出版一本《科学前沿》期刊,编撰一套《科学前沿》系列丛书,发行一套《科学前沿》系列影音制品,形成一套《科学前沿》科技智库。按计划,每期讲坛将会出版一期《科学前沿》期刊,刊载报告人的主报告、互动环节的问题和解答,以及相关分报告。本期讲坛上,第一期《科学前沿》期刊已发放至现场听众手中。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