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为持续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学理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创设协同一体高质量发展,3月25日,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沪召开。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威海)、中国纪检监察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内蒙古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的资深专家学者,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部分区级纪委监委、上海有关高校纪委及长三角地区有关省市纪委监委等单位(部门)的领导、代表和实务专家,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师生等70余人出席会议。
持续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在致辞中表示,2023年是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建设的开局之年,召开研讨会有利于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协同一体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华东政法大学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更加紧密结合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大战略需求,加强与上级领导部门、纪检监察实务部门、各兄弟院校的联系合作,着力为构建中国自主纪检监察知识体系,繁荣党和国家纪检监察事业贡献应有力量。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在致辞中要求,纪检监察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一体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深度衔接。高校要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的研讨交流,打破壁垒,启发思维,开拓创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中来。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的举办正当其时且意义重大。纪检监察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显示出国家走中国特色学科建设之路的决心和信心。法学界要坚持党依法执政、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开拓思路,相互协作,为纪检监察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主旨报告环节由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施伟东主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总编辑黄文艺,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常保国以及郭为禄,就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纪检监察体制变迁等问题分别提出意见、分享思考。三场专题报告则聚焦“纪检监察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锻造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主题,与会学者和实务专家充分参与交流。
朱旭峰认为,学界要坚定对中国反腐败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从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要在坚持中国特色基础上提出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反腐败概念、范畴和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对纪检监察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
黄文艺提出,研究纪检监察学,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哲学的研究,深入阐释纪检监察所蕴含的哲理、政理、法理。纪检监察学的核心原理,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在长期的自我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权力监督哲学。深入研究这一理论,才能将纪检监察学形塑为独立自主的一级学科。
常保国表示,纪检监察学科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性、实践性、学科融合性和理论性特点,学科建设要做到稳步推进。要围绕政治素质、知识体系、专业能力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对纪检监察人才进行综合培养。要区分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不同的培养层次及培养要求,注重贯通培养。要实施跨学科培养和联合培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系统的指导和参与作用。
郭为禄认为,在当前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党确立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逻辑,形成了“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注重通过纪检监察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当前健全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应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统筹推进“三项改革”,二是实现纪检监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统一融合,三是健全党纪国法衔接协调与高效执行机制,四是完善系统集成、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五是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为从严治党构建学科理论支撑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室主任魏昌东认为,当前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存在一些短板,如对纪检监察权运行的关注度有待提升、二级学科与相关一级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供给关系有待明确、存在“过理论化”问题、对职务犯罪的专业性缺乏研究等。为此,应当特别注重党的政策对学科建设的指引作用、注意多学科知识体系的贯通融合,加强学术与实践的交流,修正、增设如“职务犯罪学”等实践性导向更强的二级学科。
孙真荣表示,我们要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的研讨交流,打破壁垒,启发思维,开拓创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中来。要围绕重大课题开展理论研究,汇集新时代纪检监察实践中产生的原创性理论和制度成果,准确把握纪检监察学基本原理和其内在规律。
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喻少如表示,新时代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建设需要牢牢把握三个维度:一是纪检监察学的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面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二是纪检监察学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属于交叉与新兴学科;三是纪检监察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需要构筑起中国向度的自主知识体系。
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教授关颖雄提出,从“四边”工作法的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到“深、实、抓”的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是关于纪检监察工作方法的新概括,也从更基础的维度揭示了纪检监察学科知识生成的一般规律,反应了党对纪检监察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有重要意义,也为提升纪检监察学科提供实践经验。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应培礼作总结发言,感谢与会嘉宾的真知灼见,认为本次会议对纪检监察理论与实务发展具有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强调华东政法大学应在法学教育与理论研究中发挥示范作用,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研究,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华东政法大学成立纪检监察学科和独立建制的纪检监察学院后举办的首次大型学术会议,有利于搭建纪检监察学科交流的综合平台,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推动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生力军作用,服务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纪检监察学科,服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