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首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系列深度圆桌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时间:2023-04-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为落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重大战略部署,《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策划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系列深度圆桌论坛,首场活动于4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大学的多位知名教授出席并做主旨发言。

积极建构起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在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彭青龙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学报的定位是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中国改革实践经验的传播者、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的探索者,理应自觉勇担落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责任,今天举办的活动正是具体举措之一。

论坛共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主持,来自经济学领域的三位专家围绕数字经济、能源与绿色经济、城市与区域经济等热点议题进行了分享。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汝岱以“企业数字化、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链溢出效应”为题做主旨发言,提出当绝对的技术突破面临瓶颈和不确定性时,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优化配置效率,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许是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路径之一。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邵帅以“数字服务化与绿色制造”为题,基于“数字服务化”有望在绿色制造领域表现出强大的推动力的大背景,通过一个理论模型阐释了数字服务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机制,为我国实现“绿色制造”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决策参考。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涂建军在报告“城市群流空间网络:格局、过程、机制”中介绍了基于统计数据、交通大数据、企业数据从经济流、交通流、企业流多视角刻画的成渝城市群空间网络特征,发现相较于经济流、企业流,交通流更能发挥时空压缩效应,并带动区域空间网络向多中心、组团化演化,推进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

立足所在专业领域开展深度研究 

论坛下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帮成主持,来自公共政策、公共管理领域的四位专家进行了交流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开峰以“构建中国自主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以公共性研究为例”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构建中国自主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特别需要有中国观照的自主性、世界观方法论的自主性、民族性在地性的自主性、胸怀天下的自主性。并以“公共性”为例,就中国关照的几个重点方面进行了探讨。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朱亚鹏围绕退伍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研究进行示例分享,他重点从人口统计特征变量、态度感知和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建构解析,努力为优化我国退伍军人管理实践进行理论探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亚华围绕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和可能路径进行了重点发言。他提出,应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古今中外法”为基本思路,实践中坚持“中西汇融、取长补短、文明互鉴”,研究实践中努力将国际前沿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进行深度汇融。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学军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的工具—价值二元性及其整合”为题进行交流,他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就中国公共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如何处理好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展开讨论。

“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据负责老师介绍,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坚持主体性、原创性、本土化和竞争力导向,提炼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人类知识谱系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特开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专题,诚邀知名专家学者结合所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度研讨,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使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