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学术研讨会暨《民心政治——生活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书发布”在沪举行

时间:2023-05-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4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人民出版社主办,学林出版社、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新时代政治与行政发展创新团队承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学术研讨会暨《民心政治——生活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书发布”在沪举行。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育长罗峰,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二级巡视员汪闻生出席会议。会议由温泽远主持。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比较政治系主任陈尧,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汪仕凯,《民心政治》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汪仲启;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党工委书记华英姿,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钱晓莉,长宁区虹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郭凯,上海市长宁区优秀志愿者白马克(澳大利亚);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培雷、学林出版社社长刘征以及媒体代表等2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把笔力投注在中国基层民主第一现场 

阚宁辉致辞表示,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上海精彩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心政治》是一部聚焦“民心政治”主题,从学者视角出发、以百姓感受贯通、在一线场景落地的优秀通俗理论读物,体现了一位青年学者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把笔力投注在中国基层民主第一现场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

汪仲启介绍了写作情况。他认为,要讲清楚民主这个理论性和现实性都很强的问题,主要要有“三个接通”,一是接通历史,二是接通实践和现实,三是要有比较的视野,这三个维度促进了这本书写作的背景和方法。

华英姿、钱晓莉、郭凯、白马克分享了他们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会和感悟。华英姿分享了上海市花木街道建设现代化精品城区的发展蓝图,将生活圈化为居住区、消费圈、商务圈、生产圈、生态圈五个圈,通过五圈治理,推动社区的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和城市治理。郭凯分享了上海市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居民积极参与立法、用一张征询单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立15分钟美好生活圈的故事,展示虹桥街道如何使用民主的方法解决民生的问题。钱晓莉分享了上海市中远两湾城苏河步道贯通的过程和方法,展示了宜川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民众观念,坚持依法依规,用三个坚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路径。白马克讲述了他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他见证了新时代十年来,一项项生动的民主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他认为中国的强大和开放的姿态,让民主与文明的借鉴和融合时刻都在发生。

讲述人民城市建设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研讨。张树华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有鲜明的人民性、基层性、实践性的。上海这些年来以汪仲启为代表的上海学者开启民主生动、创新案例的研究,是一个创新,正当其时,正当其用。

佟德志认为,中国的基层既有协商又有民主,而且这种协商民主效果还不错。把民主故事用学术讲好了,可以告诉世界中国人也希望民主,追求民主,也要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在政治上的民主权力。

唐亚林表示,民主是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机制,生活形态,甚至是一种民主生活的精神。民主是一种历史过程,是一种发展目标,也是一个实践进程,要宽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不足和不完善。

陈尧认为,中国的民主是建构起来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过程,是通过国家来推动的过程。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从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出发,以小见大,从社区政治来透彻中国式民主的建构过程。

汪仕凯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落地,是总结过去的经验基础上取代人民民主的一个概念,不能脱离现代政治和现代实践。

汪闻生认为,《民心政治》重点阐述的是基层民主实践。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西方民主的超越,为发挥中国这个民族的探索实践,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中国的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罗峰在研讨总结时提出,此次研讨会打开了人民民主最经典的意义和从生活的角度的思考,基层案例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广泛和管用,并且关注最弱势群体,专家研讨达成了理论上的共识,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究的空间,揭露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底层逻辑。

王为松在总结时表示,《民心政治》是讲述人民城市建设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本书,笔法不同与以往的专家学者,其从案例入手,引人入胜,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老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理念。民主的本意是对民意的最大实现,应明确民主不是摆设,要解决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民主,才是好的民主。

从日常生活路径阐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会上,曹培雷、刘征向街道和志愿者代表赠送了《民心政治——生活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政治学会原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桑玉成在书面点评中表示,该书从民心政治的视角,谈了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事情,我认为是非常富有启迪的。民主需要建构,更需要培育,需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对民主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对于我们认识民主、理解民主、认同民主,都会是有益的。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杨雪冬教授在书面点评中提出,要实现民主的意义,就不能只关注制度、选举、政党等宏观政治,更要重视生活中的微观政治,把民主精神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贯穿于人们的行为习惯,体现在人们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上。该书正是从日常生活的路径来阐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部著作。

佟德志在书面点评中认为,在作者的笔下,民主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随处可见的生活问题、实践问题。书中深入了生活,深入了民生,深入了民心,从基层,尤其是老百姓的生活实践中为我们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以讲故事的方式为我们展现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领域一部佳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