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规律与国际秩序演进研究”开题报告暨“百年变局与大国兴衰”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举行

时间:2023-06-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想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想)6月10日,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规律与国际秩序演进研究”开题报告暨“百年变局与大国兴衰”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大学历史与国际关系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集刊》、《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思想理论战线》和《社会科学战线》等学术刊物负责同志和编辑出席了开题报告会和研讨会。开幕式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隋祎宁主持。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在开幕式上发表表示,课题组项目论证政治方向明确,理论创新性强,跨学科优势明显,突出问题导向,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放在显著位置,关切当下非西方世界崛起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历史镜鉴。李国强还希望课题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和灵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开展创新性研究、原创性研究,以产生标识性、突破性研究成果为目标,按时、高质量完成项目研究。

吉林大学副校长蔡立东在致辞中表示这一项目的成功投标,是全国社科规划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对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实力的肯定、鼓励和支持。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交叉和融合一直是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突出特色,并希望项目组能够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国际形势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刘德斌教授及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把握时机,做出精品,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昌盛增添新的亮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于沛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深刻变化是逐渐告别对西方学术的跟跑和仰视,加快建设中国自己的世界史知识体系,大国兴衰项目应该是这一变化的具体体现。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研究大国兴衰的历史规律、逻辑和国际秩序的演进,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秦亚青表示,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与规律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既是历史上的实践性叙事,也表现了国际关系学关注的因果规律。就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来看,以问题导向的研究需要将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结合起来,才能对现实问题做出更贴切和可靠的回答。

开幕式结束后,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主持开题报告会。课题组首席专家、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刘德斌表示,课题以习近平总书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判断为基点,超越以往大国兴衰研究的视野,从时空两个维度进行拓展和创新,总结和梳理古往今来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规律,分析大国兴衰与国际秩序变迁的互动关系,努力构建起新的大国兴衰的分析框架和阐释体系,并为国家中长期大战略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思考。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课题组报告,肯定了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并对课题组的研究思路和实施计划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宏图重点从思想史的角度对项目论证提出了建议,认为从国际秩序建构与塑造的思想与认知根源进行深入研究,对探索国际秩序和体系的变化如何与大国兴衰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小明认为,大国兴衰必须要在国际秩序和体系下进行讨论,尤其是作为在当下国际秩序下成长起来的非西方大国,必须要考虑国际秩序本身诸多特征的影响。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林宏宇认为俄乌冲突背后存在非西方世界崛起的因素,对作为“政治安全”概念的东、西和作为“经济发展”角度的南、北概念的梳理,可以作为项目研究的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教授俞金尧认为课题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大国的界定标准和类型划分,并指出对于世界体系的轮廓越来越清晰的20世纪,研究大国兴衰必须放在世界体系的语境之中。

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教授梁茂信表示,要审慎对待“美国/西方衰落”的观点,对美国衰落的界定与审视应当区别英国、前苏联和日本等国,受到学界和舆论界广泛讨论的美国的债务危机、社会撕裂等问题,应置于较长的历史时段观察。

当天下午,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举行“百年变局与大国兴衰: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交流与对话”圆桌会议。会议由刘德斌主持,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大国的定义、兴衰与国际秩序互动的历史逻辑与规律、欧洲大国的兴衰更迭与现代国际秩序的扩张、美国霸权的兴衰与世界秩序的变迁,以及制度创新与大国兴衰的关系、俄罗斯的兴衰与欧亚大陆秩序的变迁和非西方世界的“大国兴衰”与历史回归等问题发表了看法,接下来与会者就“百年变局与大国兴衰”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袁正清提出,大国兴衰不应只有一种线性的解释,即一个主导国家取代另一个国家的传统叙事,而应该关注“前现代”和“后现代”历史图景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在国际秩序认识问题上,要看到历史上欧美国际秩序的两种面孔,体系内外的不同规则。中国作为一个不同于西方大国的国家,在怎么处理和世界的关系问题上,要有创新的地方,并探索创新研究的方法。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宋德星认为,大国兴衰需要增加整体性的思考维度,国家的兴与衰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应当考虑到国际体系的兴起及其可持续性对国家兴衰的影响,从这个维度上去考察当今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才会更加全面。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战略系教授葛腾飞就国际力量的社会化问题发表看法,认为在国际力量社会化进程中,中国和一系列非西方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如何相互平衡是值得探索的问题。认识国际社会,从传统权力的维度,发展到对精神维度的关注,背后凸显出大国兴衰标准的重要性,而国际秩序的多元化界定和多元化竞争,以及不同区域多元秩序的共享,则是应当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吉林大学历史研究院教授马卫东认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当思考如何理性地定位自我、避免战略误判,因此以史为鉴则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应当在大国兴衰的衡量标准及其与国际秩序变化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中关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特色,中国在历史上的崛起与壮大主要依靠文化认同,西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乃和认为,不论从中国历史,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文明的大国”都是中国建设新型大国十分值得参考的理念。

与会期刊负责同志和编辑也参加了讨论,并就各刊的办刊特色与选题方向进行了介绍。研讨会气氛热烈,结束时间到了大家依然意犹未尽,相约要把大国兴衰历史逻辑、规律与国际秩序演进的讨论,把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交流与对话继续进行下去。此次会议上,专家学者均表示,要把大国兴衰历史逻辑、规律与国际秩序演进的讨论,把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交流与对话继续进行下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