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融合与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

时间:2023-06-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高莹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6月17日,“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融合与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多所科研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各期刊代表与会,围绕区域国别学的理论建构、学科建设以及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融合创新等问题,从不同学科视角展开交流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张宇燕致辞表示,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具有显著跨学科特征的新兴学科,在当今时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完全能够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假定、概念与理论体系,以及较为清晰的学科边界,提出属于自己的命题和检验命题的方法和逻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推进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要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极具中国色彩的价值观念融入其中,以求实现一个更加和平、繁荣、安全与可持续的世界。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明确将区域国别学纳入“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目录。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令学界深感振奋,同时也充分意识到其学科建设任重道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庞大鹏坦言,目前区域国别学依然面临着学理性不强的发展瓶颈,主要表现为在研究中大量堆砌材料就事论事或“从概念到概念”大而不当。突破这个瓶颈,必须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庞大鹏认为,可以从国家行为根源研究、中长历史时段的经验总结、对中层理论的改造与推进三个方向着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增强区域国别学的学理厚度。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高程看来,传统的区域国别研究擅长走进某个区域或国家,挖掘、研究其特点,强调研究对象的特性。“‘走进去’是重要的,能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真实准确的素材;但是更难的是‘走出来’,即跳出具体研究对象的局限,使研究对象的个性和特点在更高层次上纳入理论解释框架。”高程认为,区域国别学研究要处理好区域国别特性和作为科学内核的共性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

区域国别学和国际关系学是国际问题研究的两大支柱。其中,区域国别学聚焦各国家行为体或国家集团本身的内政外交研究,国际关系学则侧重研究国家行为体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博弈互动,二者间的关系是学界反复探讨的话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曹寅认为,真正的区域国别研究需要浸润式的田野调查、多国档案的搜集以及多语言的学习。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不是重复和竞争关系,而是承接关系。区域国别研究是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基础设施”,其扎实的田野调查和档案实证研究基础,可以为国际关系理论建设提供一手的数据和素材。区域国别研究的反西方中心、反精英宏大叙事导向,也能够为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框架提供借鉴。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和期刊代表还就如何实现区域国别研究范式创新、学术期刊如何在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融合发展中发挥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协办。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