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202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开幕

时间:2023-10-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丁淑萍 田洪影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0月14日上午,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和广州大学联合主办,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承办,民族艺术杂志社、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协办的“202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召开。本场研讨会主题为“艺术人类学的社会实践与理论建构”,来自全国各地艺术人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26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了开幕式和主旨发言环节的讨论。会议由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刘瑾主持。

开幕式上,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广州大学正对照中国式现代化新要求新任务,以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协调推进和深度融合创新学科发展新模式,探索形成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不断深化“新文科”建设。他提到,在此基础上,学校将进一步强化艺术类学科的特色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他希望能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共同建构一个高质量、高水平、高精尖的学术交流平台,广州大学愿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和发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首席教授方李莉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艺术人类学学会近几年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交叉学科且覆盖范围广泛、研究内容由传统非遗艺术走向当代艺术且与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相连、多分支委员会相继成立推动学会研究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延伸等,这些特点表明艺术人类学学会在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响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为艺术人类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方李莉还提到艺术人类学学会成员的双重使命:一方面是推动学科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教育责任,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以推动艺术人类学在教育和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

国务院参事室干部张喆认为,以“艺术人类学的社会实践与理论建构”为主题的会议为解决艺术与文化领域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这种跨学科性的讨论有助于深化理论研究,并将这些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社会实践中,他还特别强调在开展艺术人类学科研究中要积极提倡和开展田野调查,不仅可以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丰富素材的多样性与多维度,促进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为理论和方法的构建提供了实证和实践的基础。

《民族艺术》杂志主编许晓明研究员表示,因为有了大家的大力支持,《民族艺术》杂志才能继续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战略部署开展学术创作,《民族艺术》也将继续探索特色化建设,促进知识交流传播,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期刊力量。

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进入主题发言环节。方李莉作了题为《与人类学共谋的当代艺术场景展——有关“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场景艺术——朱乐耕艺术展”的解析》的报告;麻国庆作了题为《文化主体性与城乡一体化》的报告;李心峰作了题为《艺术人类学介入艺术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在传承中创造”朱乐耕艺术展的解析》的报告;王建民作了题为《社会实践与艺术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论创新:从“原生艺术”的人类学研究谈起》的报告;刘瑾作了题为《跨地域粤乐演奏风格差异研究》的报告。本场发言由色音主持、纳日碧力戈评议。

14日下午,荻野昌宏在线上作了题为《亲和逻辑与冲突逻辑:民族艺术研究的理论进路》的报告;王杰作了题为《审美人类学与当代艺术问题》的报告;杨民康作了题为《区域国别研究与中国音乐理论“三大体系”——以“南方—海上”丝路音乐文化志研究为例》的报告;董波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艺术人类学关注的主题》的报告。本场发言由廖明君主持、王建民评议。在评议与讨论后,纳日碧力戈作了题为《艺术日日新——初读周汝昌〈永字八法〉》的报告;徐新建作了题为《规划美学:艺术人类学视野中的公园城市》的报告;张士闪作了题为《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的报告;赵旭东作了题为《刻画、书法与书写——身体技术谱系的书法人类学考察》的报告。本场发言由邓佑玲主持、麻国庆评议。

此外,10月15日-10月16日,会议设立三个分会场同步开展小组报告和讨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