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蹒跚复苏的世界经济”新书发布会暨自贸试验区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

时间:2023-10-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9月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的“蹒跚复苏的世界经济”新书发布会暨自贸试验区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研究员致辞,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连平教授和南开大学副校长盛斌教授做主旨演讲,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张幼文研究员、徐明棋研究员做会议评论和会议总结,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赵蓓文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和主旨演讲及闭幕式并介绍了由其团队撰写的新书《蹒跚复苏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新风险与新机遇》,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副所长胡晓鹏研究员主持新书《蹒跚复苏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新风险与新机遇》介绍环节。

权衡表示,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自2008年以来加速演化,在传统的经济全球化机制、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分工体系都在发生深刻转变的背景下,如何总结走过十年的自贸试验区经验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本次会议的重要主题。十年来,全国自贸试验区(港)数量已达到21个,基本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截至2022年底,我国各自贸试验区(港)推出了改革举措累计3400多项,向全国及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超过200项,充分发挥了自贸试验区(港)的窗口、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在上午举行的两场主旨演讲中,连平首先就“中国的扩张性宏观政策是否还有空间?”阐述其观点。他认为,中国的扩张性宏观政策将继续加力提效,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全面提升资金支付效率,突出针对性与连续性,从税费优惠、支持民生、加快债券发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中国总体的财政债务状况是稳定的,财政扩张具备雄厚的资产支持。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的稳健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扩张性特征,总量、价格和结构三类工具并用且协调,保持更加宽松的金融环境,着力降低企业与居民的融资难度与借贷成本。通过低利率、宽信用增加企业与居民的可用资金是当前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为更好地发挥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有效控制金融风险,有必要缓解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压力。应避免人民币汇率持续大幅贬值,支持人民币资产市场走向恢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未来还需要兼顾好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和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盛斌以“全球经济变局与秩序重塑”为题作主旨演讲。全球变局包括从加杠杆到去杠杆、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安全与地缘政治、数字变革四个方面。重塑全球经济秩序包括力量重塑、结构重塑和规则重塑三个维度。盛斌重点剖析了国际经贸新规则演进的新特点,包括:目标从关注效率转向更多兼顾安全;方式从“负向一体化”转向“正向一体化”;重心从市场准入转向公平贸易;范畴从聚焦贸易投资议题转向与贸易投资有关的广泛经济社会议题;属性从流动型“浅层一体化”到制度型“深层一体化”;路径从多边主义加特殊与差别待遇转向诸边主义与区域主义;难点从出口利益集团与进口竞争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转向放松管制和实现公共政策或利益目标的平衡;竞争从存量禀赋竞争转向流量网络外部性竞争;理论从破解囚徒困境转向规避套牢风险。盛斌认为,其背后体现的是不同国家数字监管模式的差异,未来与数字贸易有关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取决于不同国家实施国内监管的成熟度,以及在国际层面政治和经济力量的较量与平衡。

张幼文在评论中提出,今天的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特点是:像产业革命这样的中期因素、中观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短期增长,更深层次来讲,长期宏观的制度因素也在影响着经济增长。而且相对于以前中国被动地受世界经济影响,今天的中国更多地在影响世界。此外,当前的政治因素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的更多是破坏作用。作为秩序重构的一部分,区域化和诸边化实际上都具有某种排他性,其导致的高成本也会不利于世界经济增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制度型开放如何对接国际规则就得有所抉择。在构建稳定的全球产业链过程中,如何平衡效率和安全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最后,数字经济的发展从短期效应而言是负面的,但中长期是正面的,要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张来转变,但当前的难题是数字经济的相关国际规范尚不完善,这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赵蓓文首先代表研究团队介绍了《蹒跚复苏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新风险与新机遇》一书的主要内容,该书的研究重点是2021-2022年全球经济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包括乌克兰危机后的新情况。接着分析了影响世界经济蹒跚复苏的五大问题:包括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乌克兰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震荡,全球气候治理的发展趋势。新格局下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和特征正在出现新的变化,美联储的多轮大幅加息孕育了新的风险,但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机遇: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金砖国家的“历史性扩员”在促进金砖合作机制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

胡晓鹏主持下午第一阶段专题发言。专家学者主要围绕着“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与自贸试验区建设”议题作专题发言。

在第一阶段专题发言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教授就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谈了三个问题,首先是制度创新的特征。其次,制度创新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即制度创新碎片化,深度不够,创新的自主权限不够。最后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张二震主要介绍了实施江苏自贸试验区的提升战略,并为江苏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对策思路。安徽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冯德连教授阐述了安徽省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和发展路径,并分别从制度、合作、产业、商业模式和人才五方面分析了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路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田素华教授总结了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经验,即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最主要是完善政府服务功能,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对标国际规则,也要引领国际规则。基本原则是放管服。强调核心是围绕着三件事,即外资准入前负面清单管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事中事后监管。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黄鹏研究员分享了三个主要论点,首先是关于国际经贸规则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本质关系的思考,其次是关于对外FTA谈判和自贸试验区这两者相互作用的思考,还有是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下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如何更好地兼顾发展与安全。

上海海关学院工商管理与关务学院院长匡增杰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制度型开放视角下如何加快推进上海临港新片区的监管制度创新。首先是关于制度型开放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内在逻辑。其次介绍了临港新片区海关监管的新模式,第三则提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建议。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沈玉良研究员发言的主题是如何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自贸试验区的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他在梳理了投资规则及发展趋势后提出,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最后分析了未来数字经济条件下国际投资规则带来的挑战并给出建议。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室主任王莹研究员提出,过去十年世界经济进入了新平庸时代,同时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十年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缓步下降,未来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充满艰辛和挑战,关键还是在于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全球化研究室主任黄烨菁研究员指出,美国制造业的回归形成国际产业竞争的新局面,中国应积极发挥“大市场+丰富场景”的优势,提升跨国供应链的相互支撑。

赵蓓文主持下午第二阶段专题发言。专家学者主要围绕着“制度型开放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议题展开专题发言。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研究员聚焦的主题是“打造适应新形势的中国版全球供应链”。他认为传统的以效率优先为目标的全球供应链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开始兼顾就业优先和安全优先。在此背景下,中国无论是建设自贸试验区还是新开放体制,目标是构建确保中国安全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为此需要从上中下游和配套各方面延伸以加强中国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度。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葛顺奇主要讨论了如何建立制度型开放新机制。和前面几位专家的观点类似,他也认为当前在对接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方面的制度型开放措施是碎片化的,但便利化措施上的创新效果是显著的。另一方面,未来如何统筹开放与安全的平衡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目前难以定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余振教授聚焦制度型开放与产业链安全做了发言,制度型开放既对产业链安全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院长李世杰教授围绕着海南自贸港的制度型开放作了发言,他认为海南自贸港的基本制度设计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制度框架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保障资金流、人流、物流和数据流四大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在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前,目前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如所得税优惠等。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围绕着以协同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展开讨论,同时还就上海如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了建议。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金洪飞教授则结合当前国际市场汇率的走势分析了如何更好地稳定人民币汇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科研处处长闫海洲教授探讨了高水平开放背景下跨境私募资本的实践和挑战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孙立行研究员认为,要积极应对内外风险挑战来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IPE研究室副主任苏宁副研究员探讨了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升级转型战略的挑战与路径。

徐明棋在会议评论和总结中表示,目前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谈判时陷入明显的囚徒困境,双方对利益分配的认知差距明显,目前也看不到弥合这种差距的途径。未来世界可能变得越来越割裂,全球化也会进入一个裂变和断裂期。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上,自贸试验区走在了前列,也产生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但是现在很多创新仍然呈碎片化,相信2025年海南封关运作后能够在这方面树立榜样。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国家不同部门的协同创新,需要加快对标CPTPP的进程,越是困难时刻越要主动开放。

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以及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彩发言。参加会议的还有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兼人事处处长杜文俊研究员、智库处处长于蕾研究员、党委宣传部部长吴雪明副研究员、出版社社长钱运春研究员、上海社科院世经所的全体科研人员及部分研究生等约70余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