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2015红网论道年终盘点:策论潇湘

时间:2016-01-05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消息

2015年,是中国新型智库转型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湖南省社科理论界立足省情,围绕当前热点民生及重大战略问题,举办了一系列颇具关注度与创新力的学术活动,为湖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出谋划策。这些学术活动主题丰富,除涉及湖南发展话题外,也有新型智库本身转型问题,更有智库色彩不浓却也立足湖湘文化的理论刊物发展议题。形式上,线上访谈与线下座谈相互促进,甚至融合,从研讨、传播、实践等多重维度,力在实现智力成果的多元转化。基于此,红网论道湖南智库服务平台精选十件较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年度盘点分析,以供参考。

1、首届湖湘智库论坛

简要概述:本论坛于2015年12月12日在长沙召开,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以“新型智库建设与湖南十三五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湖南省委改革办、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省委党校、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国内30余家科研院所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的150多位专家参加会议。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文雄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主要内容:与会专家围绕地方社科院如何进入国家高端智库、高校智库建设的特点及其努力方向、新型智库如何服务“十三五”、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交流与合作、新型智库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各地、各单位新型智库建设的做法、经验以及困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智库研究要接地气、智库成果要好用能用适用等新型智库建设的共识。

社会影响:本论坛是首届湖湘智库论坛,是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大背景下举行,规模大、涉及面广,为推动湖南智库建设迈上新台阶汇聚智慧,为湖南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活动举办前后,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湖南智库网、论道湖南、湖湘智库微信等媒体对论坛集中报道,产生了积极社会影响。张文雄高度肯定了湖湘智库论坛,他称智库建设需要加强交流,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协同创新,让智库资源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共享,形成集聚的优势,使智库建设由孤岛变成群岛。

红网首届湖湘智库论坛报道

2、2015年湖南省社科界学术年会

简要概述:在由省委宣传部与省社科联共同举办的以“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为主题第六届湖南省社科界学术年会中,组委会面向全省集征文638篇,组织专家评审后,确定特等奖25篇、一等奖64篇、二等奖93篇。年会以“1+9”的方式召开1个主场报告会和9个专场报告会。主场报告会由湖南农业大学承办,省委宣传部巡视员李湘舟出席并讲话,吴金明等7位省内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9个专场分别由各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或高等院校承办,共27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

主要内容:本届年会内容主题丰富,涉及法治、农业、社会保障制度、经济体制改革、智库建设、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创业等当前热点话题与民生议题。前期文638篇学术征文涵盖“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9个改革专项,全方位、多视角呈现了湖南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的重大成果。

社会影响:经六年的发展,年会已成为我省社科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纵谈理论、力学笃行、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发展成具有鲜明湖湘特色、浓郁本土风格的多学科、高端性公共学术交流平台。2015年湖南省社科界学术年会的组织筹办,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系统性、专业性、联合性等特点。得到湖南卫视、红网等省内媒体大力宣传报道,在论道湖南智库服务平台上线活动专题集中展示,同时成果将陆续在湖南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开辟专版刊登。

年会《湖南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专题

3、“智库在行动”系列名家在线访谈

简要概述:2015年5月至7月由省社科联指导,红网、湖南社科网在红网论道湖南频道推出“智库在行动”系列专题访谈,共发表了139多篇访谈文章。访谈分为总结展望篇、服务决策篇、舆论引导篇、社会服务篇四个篇章,访谈的嘉宾达100多人,既有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如《2014年度重点委托课题调研报告集》中30位课题主持人,也有省市实际工作部门的负责同志,还有省级报刊和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负责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主要内容:访谈内容涉及区域经济、文化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教育改革、智库发展、学术阵地建设等领域,不少嘉宾的观点富有创新和建设性。如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在《“一带一部”战略背景下的湖南东大门建设》一文中,提出把株洲建设成为“湖南东大门”三大战略,即从区域联动上突出区位优势、协作发展上突出产业优势、“带”“部”对接先导区上突出制度优势;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在《发挥怀化区位优势,盘活整个大湘西文化旅游》一文中,提出要力推“受降名城,生态怀化”等旅游形象,不断扩大怀化知名度和美誉度。

社会影响:活动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采访各界权威专家,实现智库机构与网络平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以“互联网+智库机构”为特点的运行模式。相关文章媒体转载率高,中国社科网、人民网、新浪网、网易等主流网站转载,产生较好反响,受到省社科联领导、省委宣传部新闻处领导、社科界,甚至外省市社科联的好评。这些社科研究成果在论道湖南频道上形成“智慧数据库”,为各级党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红网“智库在行动专题”

4、湘江时论系列学术沙龙

简要概述:湘江时论系列学术沙龙由湖南省省情研究会、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湖南省省情与对策研究中心主办,自2013年创办以来,先后举办了20多期学术沙龙,2015年已经举办12期。沙龙坚持走“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学术沙龙为载体,以转化应用为目的”的路径,邀请名家大家合作打造智库论道的高端学术平台,旨在实现“砥砺思想的阵地、创新思想的产地、经世智慧的高地”之目标。

主要内容:沙龙围绕湖南省重大发展主题,配合当前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需要,具体设置不同的研讨话题,每一期沙龙精心选择相关领域资深专家、业界代表人物进行座谈。2015年沙龙研讨的话题主要有“水稻家庭农场的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湖南知识产权保护”、“妇女干部培养教育研究”、“扶贫攻坚+互联网”、以“十三五物流发展战略”、“金融改革助推湖南全面小康”、“湖南国企转型发展的人才战略思考”等。

社会影响:沙龙“主题准、报告好、研讨深、气氛浓、效果佳”,是互动性强、针对性强、代表性广的“创新思想库”,是一个颇具湖湘特色的智库高端交流平台。这对促进学术交流成果的分享以及转化,推进湖南社会科学不断发展,服务湖南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每一期活动成果及时在红网论道湖南频道、湖南社科网、湖南省情网上进行专题宣传,人民网、中国社科网、新浪、网易、东方网等国内主流网站转发,影响广泛,舆论反响热烈。

红网“综合-简报”栏目

5、“文化建设与民生发展”主题研讨会

简要概述:2015年12月1日,由湖南省委党校和红网主办,长沙市望城区委区政府承办的“文化建设与民生发展”主题研讨会在望城区靖港镇古镇召开。来自湖南省委党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第四十九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等60余人齐聚一堂,以“望城模式”为典型案例,探讨“文化建设与民生发展”的新路径。

主要内容:新常态下,如何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文化惠民的水平以及百姓的幸福指数,这是一个各方关注和值得研讨的话题。研讨会上专家纷纷建言,譬如湖南省委党校巡视员周正刚认为,幸福民生需要文化滋养,老百姓不仅需要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不仅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海点赞“望城模式”,他说望城立足民生需求,着眼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物质文化需要,大力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

社会影响:本届主题研讨会直接利用省委党校集中培训的便利,结合当前热点民生问题,直接给学员出题,让学员们在学习中结合自身实践的实际进行思考,最后集中举办研讨会进行深度分析讨论互动,同时通过媒体平台传播形成社会影响,这的确是发挥智库专家影响力的又一创新模式。活动对于当前如何实现智力资源整合,加速转化智力成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红网相关报道

6、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学术研讨会

简要概述:由中南大学和红网共同举办的“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学术研讨会”于12月2日在中南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召开。活动自10月20日启动以来,红网论道湖南频道收到相关专家论文50多篇,并陆续发表14篇。主管部门领导湖南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罗云寿,湖南省民政厅区划处调研员赵晨光参加研讨会。

主要内容:今年10月上旬,湖南省启动乡镇区划调整改革。这是建国以来湖南进行的第三次乡镇区划调整,也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署。学术研讨围绕乡镇区划调整如何与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相适应、乡镇区划调整如何与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相适应、乡镇合并如何实现资源整合“1+1>2”、乡镇区划调整如何与行政体制改革同步发展、乡镇区划调整如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十余项议题展开。

社会影响:本次媒体型智库与重点高校智库联手合作,是构建新型智库网络的创新尝试。红网“论道湖南”智库建设专家数据库,推广中南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专家的智慧结晶,在“互联网+”时代充分挖掘专家资源,发挥专家对热点问题的权威解读,这也是媒体型智库服务平台新模式的一次探索。

红网相关报道

7、湖南省社科院首次智库成果发布会

简要概述:2015年7月10日,省社科院举办《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4~2015)》、《湖南省县域发展研究报告(2014)》的首次智库成果发布会,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出席发布会并讲话,院长刘建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长谢清风致辞,副巡视员方向新主持发布会,来自政府部门、高校与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的60余人参加了发布会。

主要内容:区域一体化与发展多元化是湖南县域发展的突出特色。通过对湖南县域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重点研究,研究报告认为湖南县域发展形成了如下四大区域:一是全面升级的长株潭区域一体化;二是组团发展的大湘南县域区域一体化;三是捆绑发展的环洞庭湖地区县域区域一体化;四是渐成气候的大湘西县域合作区域一体化。而由于湖南各县域自然资源禀赋差别较大,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县域的发展战略与资源开发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社会影响:与会专家和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县领导从实践模式、实践经验、发展特色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对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县域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宽视野的探讨,认为本次发布的智库成果较好的剖析了湖南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县域发展的实践模式、基本历程、特征和路径选择,描绘了未来发展蓝图。光明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红网、潇湘晨报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红网相关报道

8、《船山学刊》创刊百年研讨会

简要概述:为更好地弘扬船山精神,光大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8月20日,由湖南省社会科学家联合会主办,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衡阳县人民政府协办的“《船山学刊》创刊百年暨船山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来自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代表等共140余人参加会议。

主要内容: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船山价值观与中华核心价值观”“王夫之《既济》卦阐发中的时代关切”“王船山对《礼运》大同与小康的理解”“论王船山的君子与小人之辨”“王船山之‘五经’关系论——兼析船山思想由崇朱而尊张之原因”的主旨发言。分组讨论会议上,与会代表、学者进行分组讨论,并由各发言人宣讲论文,并就船山研究和《船山学刊》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社会影响: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船山学研究的主要代表性学者,显示了学界在船山学研究上的较高学术水平,更汇集了一批年轻的船山研究者,表明了船山学研究接续开创的青春活力和后继有人。研讨对深化拓展了船山学研究,对船山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光明日报》、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对会议进行报道,同时红网和湖南社科网推出“广天下以新天下——《船山学刊》创刊百年”纪念专题活动,刊发一批优秀文章,进一步扩大船山学术研究的影响力。

红网《船山学刊》创刊百年研讨会专题

9、“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引领湖南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

简要概述:2015年12月16~17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湖南日报社、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和学习服务中心主办,长沙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承办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引领湖南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全省宣传系统、社科界、高校等100多位代表参加。与会人员就进一步加强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以“四个全面”引领湖南改革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主要内容:来自湖南省社科院、省内高校、宣传系统等单位的与会专家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贯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一条红线。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结合湖南改革发展的实际,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社会影响: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正如与会专家所言,“十三五”时期是湖南文化事业上档次、提品质的负重爬坡期,更是文化产业继续转型、创新升级的关键期,要实现“打造湖南文化发展升级版”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法治建设,大力建设文化小康社会。本次理论研讨会的举行,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深度回应,必将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理论研究工作,为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智力支持。

红网相关报道

10、湖南省首届生态文明论坛

简要概述:2015年12月28日,“湖南省首届生态文明论坛攸县年会”在株洲市攸县召开。会议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湖南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集中研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制度机制和实践创新问题。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我省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单位代表、湖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代表、部分优秀论文作者、攸县有关领导及新闻媒体代表共计100多人出席。

主要内容:会议认为,加快推进湖南生态文明建设,要理念先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把“绿色”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之一,这既是长远的战略谋划,也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更是现实的行动指南。只有从本质上深刻理解、在全局中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才能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仅要体现在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转变上、落实在企业的绿色转型上,也要贯彻到每个公民的日常行为中。


社会影响:本次论坛主题鲜明,注重实效,会风节俭,成果丰富。论坛形成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并围绕这一共识提出规划引领、建设制度、推介典型、营造氛围等四个主要方面的工作。每一主要方面的举措具体,可操作性强。这对于结合湖南实际,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红网,2016年1月4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