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国研智库论坛举办创新金融助力一带一路峰会

时间:2015-07-21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 国研智库论坛
 

7月19日下午,“国研智库论坛2015·创新金融助力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峰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新华新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钰诚集团、e租宝共同承办。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本次峰会旨在探讨创新金融如何更好地引导资源配置和优化投资效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中国企业走出去。

峰会由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兼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包月阳和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陈伟鸿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新华社副秘书长姚光、钰诚集团董事长丁甸到会致辞。

在嘉宾发言环节,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尹中卿,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第七、第八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钰诚集团总裁张敏分别发表演讲。


 

其后的圆桌对话环节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主持。在这个环节,围绕着“‘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跨境金融投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马骏、商务部驻昆明特派员李朝胜、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著名金融学者向松祚、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特别顾问潘峙钢、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翟崑、华夏银行总行副行长黄金老等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讨论。


 

来自全国各地政府机构、学术界、企业界、金融界、投资界和新闻媒体的数百名代表参加了峰会。


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峰会上的致辞


 


 

推进金融创新 助力“一带一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鸣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今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和行动正式对外发布。“一带一路”战略进入了务实推进阶段。“一带一路”战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的推进,优势互补,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变化而提出的,对于开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推动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推进阶段以后,需要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扩展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合作。这些都需要拓宽金融合作领域、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以基础设施为例,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2010-2020年,亚洲各个经济体的基础设施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需要投资8万亿美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另外投资3000亿美元,资金缺口巨大。基础设施的特性是投融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的回收期也比较长,回报率相应比较低。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融资能力相对较薄弱,这就需要推进金融创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也将为金融创新发展和“走出去”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累计投资达到了1612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20%。今年1-5月,对“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达到48.6亿美元,同比增长3.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金融创新助力“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有利于推进国家战略的实施,而且将助力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布局,也将提升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金融业跟随客户的步伐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与全球接轨,获得海外客户和市场,重新布局价值链,不仅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还将通过全球业务布局,分散不同市场的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借此机会,我就创新金融助力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谈几点认识。


 

第一,要制定战略规划,推进金融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网络化布局。“一带一路”战略从经济层面来看,涉及通道建设、产业投资、经贸合作、金融服务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规划先行,分层次、有步骤地有序推进,提高金融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金融业要根据发展战略和自身的竞争优势,制定适合金融机构自身的网络化布局和差异化经营战略。近期重点应覆盖成长性强的国家和地区,再逐步向更广泛的区域拓展。中远期在重点区域推进网络化建设,延伸金融服务,从铺设机构逐步转向提升境外经营的价值。


 

第二,加强能力建设,构建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优化自身产品结构,创新金融服务和投融资模式,提供股权融资、质押贷款、进出口信贷、融资租赁等业务品种,支持中国企业境外并购、产能转移和经贸合作,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搭建起融资、跨境结算、交易、信息咨询为一体的全方位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在机构网络、金融产品、科技平台、人才服务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第三,创新金融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机构可以积极探索以境外资产股权等为抵押提供项目贷款和并购贷款的服务方式。现在这种境外资产抵押相对是比较困难的。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者债券募集资金,进一步扩大境外的发展规模,创新债券品种,推行PPP模式,建立完善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还可以积极探索扩大出口保险的覆盖面,增加中长期信用保险海外投资性规模,在基础汇率担保方面提供服务。


 

第四,积极开展项目融资、融资租赁、境外投资和承包贷款等金融产品服务,丰富国际并购与重组贷款,跨境现金管理等金融业务品种,扩大信贷融资规模和服务范畴。加强汇兑、结算等领域的合作,创新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工具和方式,推动金融服务升级,发挥境内外市场的不同作用,打造辐射境内外、跨领域、跨市场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模式。


 

第五,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跨境人民币是中国金融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最具优势的业务领域,中国的金融机构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实现在全球主要市场人民币业务的领先优势。以人民币业务为突破口,推进境内外其他业务的发展,重点是跨境结算等关键业务的发展。积极建设海外人民币的清算行,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创新能力。


 

第六,加强国别风险分析,增强风险管控能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金融业将会面临更多、更大的风险和压力,要坚持商业原则,审慎决策,做好平衡,既要控制自身风险,也要帮助企业理性决策,避免盲目扩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要注重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相对比较优势,跨国经营能力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引导中资企业理性参与项目建设。既要支持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等中国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也要支持信息技术、通信网络、互联网、旅游等新兴领域的海外投资业务。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仅供参考。题目为编者所加。)

(编辑:内容管理员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