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第十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4-09-13 来源:智库理论与实践 作者:智库理论与实践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研究成果质量,加强智库研究选题、写作与学术规范,2024年9月5~7日,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智库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和温州商学院温商研究院承办的“智库报告与学术论文撰写策略——2024第十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顺利举办。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全国各类智库、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及智库工作者180余人参会。

微信图片_20240913172136.jpg

会议回顾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智库理论与实践》主编刘细文致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智库理论与实践》执行副主编初景利主持。刘细文指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及治理规则正在发生变化,智库研究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的挑战,发展高质量智库必须支撑国家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要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吸取精华的能力,具有去其糟粕的决心;要直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技术深度应用的机遇和挑战,更需要遵循专业化、知识化、科学化道路,组织深入调研,利用数据分析与驱动模式,支撑决策建议的科学化。

本次研讨会共设有五个专题模块,9月6日上午围绕“智库研究前沿热点与选题策略”“智库报告撰写思路与学术规范”展开,分别由初景利和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智库理论与实践》副主编张志强主持。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汪寿阳作《谈谈政策研究报告的选题与方法选择》的报告。汪寿阳通过分析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阐述了智库在选题时应遵循的原则、采取的方式以及利用的渠道。他指出,研究设计在智库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强调了科学方法论、创新理论及方法,以及丰富的数据库、方法库、技术库对于智库研究的重要性。建议智库在研究工作中更重视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评价中心主任、《智库理论与实践》副主编李刚作《关于中国智库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的报告。李刚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西方智库的知识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智库的实践需求,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针对这一发展目标,他重点介绍了智库应关注的三大知识议程,包括认清中西方在智库知识的概念、性质和特征方面的本质,发现中西方智库在体制、机制和考核激励等方面的差异,了解智库在研究方法、知识生产方式、工具选择以及知识传播特点等方面的侧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智库理论与实践》副主编王文作《如何写出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报告》的报告。报告阐述了人大重阳在跨境舆论传播议题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成效,并围绕“全球治理(中美人文交流、一带一路等)”“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绿色金融(碳中和等)”三大研究议题,分享人大重阳在研究选题、智库报告形成和智库成果传播等方面的经验,强调智库的国际影响力不仅取决于报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与官方指导、创新运营、重大话题、精准时点等因素密切相关。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数据与计算实验室主任漆海霞作《科研论文的选题与写作》的报告。报告强调了研究问题在论文中的核心地位,针对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的不同,阐述了开展科学研究及学术创新的途径,包括经验层面的创新,不同理论、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以及国际层面现象(如同盟)与内政的综合等。

9月6日下午“智库期刊论文特点及决策咨询报告写作实践”专题由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理事长蔡常青主持。

初景利作《期刊论文写作规范性要求》的报告。报告指出了专业能力、学术使命和科研兴趣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专业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对学术创新的意义,强调科学研究不仅要具有学术价值,还应具备应用价值。报告对论文写作的形式和内容、选题的切入点、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的关系、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以及写作学术规范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张志强作《智库决策咨询报告的质量逻辑与咨询实践》的报告。报告强调智库决策研究要形成产品体系,把握对策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特点。在结合隐性要素和显性要素、增强咨询专报质量的过程中推动方法的创新,形成高质量研究分析的质量标准。他提出应考虑问题尺度、时间尺度、决策尺度,提出包含政策型、计算型、战略型、专业型、方法型在内的五型融合范式。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刘清作《撰写智库期刊学术论文的策略》的报告。报告认为智库选题应关注重点、前沿问题,行文上应纵横比较、视野宽广、数据详实、观点突出。他针对审稿中出现篇章布局、方法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基础、文字能力方面的问题,提出内容要科学准确、观点创新有思想性、思路要前瞻、对策建议要有建设性等策略。

“参会人员论文点评”模块由刘清主持。本次会议参会代表提交论文20余篇,其中基本符合《智库理论与实践》期刊选题范围和学术规范的稿件13篇。刘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朱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李会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研究员沈进建、北京体育大学学术期刊社副社长刘天星、中某部研究院研究员栾大龙、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祁志伟等7位《智库理论与实践》审稿专家对会议论文作了专深点评,并提出文章修改意见和建议。

9月7日上午会议围绕“咨政专报写作能力的提升策略”专题展开。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延飞作《事实 • 观点 • 策论——智库报告的质量抓手》的报告。他围绕决策过程的情报事实不完备问题,指出智库报告的质量离不开根据充分事实证据而形成的理念及通过观点鉴识而识别质量陷阱的过程。智库研究应强化战略关切下的情报事实整编能力,落实以动态线索发现为基础的情报专题研究,注重感知扫描中的摹因刻画规范对科技情报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的价值。

温州商学院科研与地方合作部部长、教授杨平宇作《人工智能背景下咨政报告的学术伦理性问题》的报告。阐述了决策式AI和生成式AI作为AI两大类技术的差异,机器道德与责任归属、隐私与数据安全、算法偏见与公平性、透明度与可解释性、AI技术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伦理问题。提出把握好基本原则、重视学术素养提升、处理好人机关系、建立透明化机制的资政报告伦理框架。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与智库建设部部长、研究员周湘智作《智库报告的十种出圈路数》。他针对智库报告撰写过程中常见的选题难题、逻辑冲突及详略不当等问题从十个关键维度——问题来源、政策议题、动态变化、内容结构、深度、广度、数据选择、语言风格、建议方式、创新性,分享了智库报告撰写方面的心得与经验。强调撰写智库报告应当紧密关注社会热点和政策需求,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内容的均衡性、数据的准确性、语言的规范性,建议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刘细文作会议总结发言。他指出智库研究是包括学术研究、政治、经济、新闻媒体等在内的多学科、全角度的综合交叉领域的研究,智库研究包括研究智库的运营管理及智库开展的决策咨询研究等两方面。智库研究方法是智库研究的核心问题,智库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包括以下3方面:一是基于现实情景、场景构建中的影响要素的挖掘,二是基于数据模型的应用与分析,三是基于战略层面的思想传播和认知渗透。他还强调了语言艺术在开展高质量智库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刘细文对本次会议报告专家、会议代表、会议组织方表示感谢。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