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王董)3月7日上午,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国教中心2号楼201报告厅举行。
推动AI与教育深度结合
开幕式上,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树祥宣读了《关于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数据局党组成员、自治区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周飞,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孙杰远,桂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龙杏华,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肯立共同为广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
孙杰远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科学等前沿数字科技为核心,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我们必须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自主系统地建构人工智能这一重要科学领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西的“人工智能+”产业,并推动与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广西师范大学将以此为契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特色和优势,注重AI与教育的深度结合,持续打造好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应用作用。
龙杏华表示,桂林市人民政府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建设,并进行了系统性的部署,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本地产业智能化转型,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他表示,希望人工智能学院聚焦桂林产业发展需求,在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数字文旅等领域开展前沿研究,校地同心,共筑“智能桂林”新图景。桂林市人民政府将为学校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文旅、生态、医疗等领域深度融合,支持学院参加重大科创项目建设,打造技术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体系。
李肯立表示,湖南大学与广西师范大学同属中西部高校,保持着深厚的合作传统。作为兄弟高校,湖南大学愿与广西师范大学携手同行,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文科、商科、工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新路径。将在“AI+文旅”“AI+教育”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应用,携手共筑人工智能领域合作新篇章。
国营长虹机械厂副厂长吕罡表示,大学的“教育基因”遇见企业的“实战基因”,不仅是技术的互补,更是“从实验室到战场、从课堂到社会”的生态共振。他希望与学院携手,将国营长虹机械厂拥有的国家级综合环境实验室、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等顶尖平台,作为学生锤炼本领的实战沙场,共同培育人工智能的顶尖人才。
仪式现场还举行了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广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书签署仪式。
专家分享人工智能研究前沿
揭牌仪式后,大会还举办了广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论坛。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李志欣作了《融合多粒度信息的图像描述生成》的报告。他表示,图像描述生成任务结合了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两个研究领域,不仅要求完备的图像语义理解,还要求复杂的自然语言表达,是进一步研究符合人类感知的视觉智能的关键任务。他认为,图像描述生成的研究将促进计算机视觉理论的探索,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具备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在题为《数据隐私保护方法研究》的报告中,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王金艳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机遇。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高度依赖海量数据,从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到使用等环节,都存在着隐私泄露风险,严重制约人工智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而初步探讨了对抗攻击与防御方法,并给出未来研究方向。
据了解,广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整合学校资源,拓展新兴学科专业领域,依托教育区块链与智能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多源信息挖掘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等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打造智能教育、智能视觉、人工智能安全、数据挖掘、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材料化学等特色学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