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第三届数字治理多学科论坛暨在西安举行

时间:2025-10-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数字治理多学科论坛暨“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治理:知识、技术与能力”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郑家昊教授主持。

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阮小飞表示,推进数字治理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应有之义,尤其是加强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治理已经成为建设数字强国的战略性课题。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数字化赋能政府治理提供真知灼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兼联合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丁煌指出,在全球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速,数字中国建设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举办此次研讨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与会专家聚焦数字中国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提炼出有学理性的理论框架,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持续推动数字治理研究的蓬勃发展。

主旨报告由陕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史红庆主持。数字治理多学科论坛发起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原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研究员指出,数智时代应急管理研究需要强化靶向思维,以“实事求是”为认识论基础,以“有的放矢”为方法论,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雷晓康教授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提出技术赋能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的关键路径,体系构建是基层应急能力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鹏教授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文科建设”,提出人工智能技术要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规划等方面结合,人工智能发展要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董新宇教授关注“人工智能赋能政府监管”,剖析了政府智能监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技术—组织—场景”共同驱动的政府智能监管体系。东北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曹海军教授聚焦“基于治理平台的智能场景创新”,提出从部门协同、资源整合、数智赋能、标准建设四方面构建高效便捷的智能化场景。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赵豪迈教授围绕“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智能社会数据治理”议题,分享了基于熵理论的智能社会数据治理微观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原则,并提出从目标、框架和理念三方面推动智能社会数据治理的具体路径。

会议设置了“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治理的知识与话语”“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治理的技术与实践”和“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治理的能力与创新”三大主题论坛,以及面向青年学者的“研究生论坛”。与会学者就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治理相关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积极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智慧。 

阮小飞主持闭幕式。《行政论坛》副编审于丽春、《人文杂志》编辑张陈一轩、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圣鑫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彭佳分别对平行论坛进行总结发言。下一届承办单位代表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程倩致辞。

本次研讨会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治理的知识与话语、技术与实践、能力与创新等研究主题碰撞智慧、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数字化赋能政府治理提供了重要智识。

此次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和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多位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参与本次论坛。

主办方/供稿供图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