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区域国别研究智库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我国启动区域国别研究工作起,教育部设立了42家培育基地和411家备案中心,分布在全国186所高校,初步完成研究对象全面覆盖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预期目标,为区域国别研究智库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区域国别学脱胎于研究域外地区的“区域国别研究”,近现代发端于欧洲,兴盛于二战后的美国,其作为系统学科具有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决策相统一的特点。这与智库的咨政、启民、育人等功能高度一致,两者基因天然相融,共同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当前,中国的国际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需要比以往更深入、全方位地理解世界。区域国别研究智库应发挥战略研究、咨政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与此同时,还应配合中国对外政策,为“全球南方”的发展与合作提供助力。
区域国别研究智库功能日益强大
区域国别研究智库围绕国际战略需求,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将学理性知识转化为应用性知识,提供国际形势判断、对外政策评估以及国际战略建议,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撑。汇集全球智库代表的T20目前已经成为G20的思想库和大脑,多年来为决策层建言献策,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基于企业的“走出去”需求,智库可为企业提供关于目标市场的全面信息和风险评估,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质性推进。区域国别研究智库在公共外交领域扮演着增进人文交流、推动知识共享、促进民心相通等多位一体的角色。通过在国际平台积极发声,为构建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作出应有贡献。搭建平台,推进知识共享、文明互鉴。近年来,金砖国家媒体智库联盟、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中国—阿拉伯国家智库联盟、“全球南方”智库合作联盟等智库网络和对话论坛相继建立,有效推动成员国智库学术互动、资源共享和政策对话,促进跨区域知识交流。人才是区域国别研究智库建设的主体,区域国别研究智库还具有“育人”功能,培养具有政治定力、多语能力、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一专双能的“国别通、区域通、领域通”高层次特殊战略人才,是其长远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扎实推进“全球南方”现代化研究
2024年11月11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致贺信,他强调,“在世界百年变局中逐梦现代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全球南方国家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也是‘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面临的共同时代课题”。面向“十五五”时期,区域国别研究智库应立足国情、着眼全球,找准特殊功能定位,强化机制建设,扩大合作网络,提升“全球南方”智库建设质效。
第一,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常态化智库对话机制,以各类智库合作联盟为平台,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工作坊,促进智库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建立智库重大项目合作、共同发表成果、联合研究攻关等机制。建立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可考虑尽快构建中央及地方政府定期向相关智库明确研究需求导向的机制,引导智库主动设置议题,提升在国际交流领域维护权益的能力,将知识集成及时转化为国际话语权。调整和完善现有评估监督机制,建立涵盖研究、咨询、传播等方面的科学、系统的智库绩效评估体系,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指标来衡量智库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贡献;对研究成果定期审查,包括对运营管理和内部治理的监督,保障其研究成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第二,扩大智库合作网络。增强与国际知名智库、国际组织合作的意识,借助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浪潮,进行跨国战略、地缘政治和国别研究等全球性问题的设置,通过知识共享、联合出版和专家参与等形式与联合国、非盟等国际、区域组织实现合作,提升智库国际化水平。借助“全球南方”智库联盟、“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智库联盟或T20等机制,完善智库合作平台,通过“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智库联盟”等路径,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型国际智库合作网络,整合各方资源,有重点地开展联合研究、咨政、传播,为践行“全球三大倡议”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选聘和吸纳更多国际顶尖智库专家,建立海量专家库,改善并提高智库专家的收入待遇。做好未来智库人才的培养工作,既通过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后备人才,也在完成重大任务中锻炼既有人才;设立相关基金、奖学金等合理的激励机制,增加实习生、助理研究员岗位,鼓励相关专业有潜力、有能力的年轻研究人员加入智库从业队伍;招聘引进外部优秀人才,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专业等条框限制,实现人才队伍的多元化;重视非通用语言和小语种人才储备,培养一批既通外语又懂学术的智库人才,鼓励扎根海外进行田野调查,掌握海外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发展第一手资料,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问题研究需求。
第四,推进媒体智库融合。利用媒体大众影响力,有机结合智库的政策影响力,打造媒体型智库集合体,汇聚专家智慧和专业人才,生产出介于专业学术论证与一线深度报道之间的媒体智库产品,引导全球政策议题,在全球舆论界特别是“全球南方”舆论界提升机构知名度,争夺国际话语权。
第五,以数字化赋能智库媒体联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智库成果的在线展示、共享和交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提升智媒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产生“1+1>2”的效果;打通政企校研媒多方力量,汇聚产、学、研、媒、政各界各行业专家人才,通过智慧众包等形式实现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交叉学科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前沿交叉学科智库体系,通过知识的融合创造,形成有效的专业支持,以真实、科学的论据在国际传媒平台和会议场合积极发声、有效发声,以此对话世界、影响世界,提升“全球南方”话语权和影响力。
(作者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智库执行负责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科研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