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世界史与区域国别学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召开

时间:2023-09-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晏清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晏清 通讯员 刘洪洁)9月9-10日,由河南大学主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史学月刊》编辑部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世界史与区域国别学融合发展”的学术研讨会在开封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以及河南大学国内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会。

开幕式上,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徐恒振,河南大学副校长、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孙君健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祁琛云教授,河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郭向前教授,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秘书长、中山大学陈杰教授先后致辞,强调了区域国别学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世界史与区域国别学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开幕式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胡浩教授主持。

徐恒振对与会专家莅临开封,共商区域国别学发展大计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河南虽然地处内陆省份,但区域国别研究起步早,服务了国家战略与外交需求,为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河南高校应在今后区域国别研究方面对世界的认知有所深化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咨政谏言的作用。

世界史与区域国别学融合发展

河南大学教授、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会长俞金尧认为区域国别学首先应明晰研究对象,并以欧洲研究为例分析了如何以世界史的视角进行区域国别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院长、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会长梁占军教授以区域国别学视域下世界现代史研究为题,阐述了世界史学科参与区域国别研究的优势与路径。他认为,世界史学科应密切地与区域国别学研究相联系,并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补齐世界史学科小语种“短板”,二要对照学科布局重构知识体系,三要努力建设学术共同体以推进资源交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史林》杂志主编郭长刚研究员以全球史的宏观视域探讨了区域国别学的研究路径与发展方向,认为区域国别学应突破形形色色的“中心论”,区域国别研究应该“去中心”化,并根据区域国别学遇到的挑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苏州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钮菊生教授分享了自身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经历,与参会人员探讨了如何建设区域国别学。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姚百慧教授分享了利用外文数据库进行区域国别研究的经验。河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艾仁贵分析了世界史学科参与区域国别学建设的路径探索,指出了世界史学者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区域国别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方长平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安全倡议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王铁铮概述了中东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模式与特征,并将其与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比较与反思。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河南师范大学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席来旺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野下探讨了中国和世界如何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永恒追求。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李湛军高级研究员认为地缘战略竞争要素将再次成为诱发大国政治冲突的导火索,当前地缘战略博弈引发了美国对华战略的新变化——脱钩与“去中国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杂志副主编黄昭宇探讨了世界现代化在中国转型升级及其学术意义,认为在学术研究中应先明确世界现代化的概念,重点关注各国现代化历程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大会主旨发言分别由孙君健和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庞卫东教授主持。

主旨发言环节外,学者分为两组进行了四场学术研讨,主题分别为“百年未有大变局下的世界与中国”“比较视野下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建设”“区域国别学与世界史学科的交叉融合”。

闭幕式由《史学月刊》编辑部副主编李恒主持。河南大学副教授冯东兴、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李大伟分别对两组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汇报总结。王铁铮作会议闭幕致辞。

此次会议在区域国别学研究在国内发展呈蒸蒸日上势头的背景下召开,与会学者就世界史与区域国别学的融合展开了热烈讨论,共商区域国别学发展大计,探讨学科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为未来区域国别学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河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月,是河南大学区域国别研究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平台。研究院立足中原、面向世界,整合河南大学世界史、国际关系、外国语言文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建设一个学科融合、队伍一流,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功能和国际交流为一体的多学科、创新型研究平台和高端智库,服务于国家战略、地方建设和学校“双一流”发展的需要。研究院现为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理事单位、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成员单位,入选河南省高校新型智库。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