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广州市社科联推动“一学会一品牌”建设

时间:2024-01-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永杰 刘旭晖 许文睿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李永杰 通讯员刘旭晖 许文睿)近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广州大学学生团队的《寻找脱贫攻坚的集体记忆——来自256位扶贫干部的考察》《从“扎根一片土”到“引领一方人”——新农人的致富密码与带头精神》分别获得国赛特等奖和一等奖。这是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教授牵头的“乡村振兴·青年行”项目团队,首次在挑战杯国赛中获得殊荣;也是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支持社科类学会高质量发展,在社科研究、思政育人方面取得的又一欣喜成果。

打造“口述乡村”系列品牌成果丰硕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这既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也离不开众多一线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在决胜脱贫攻坚过程中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为了让这些故事能够流传下来,被更多的人所珍藏和记忆,2020年起,广州市社科联联合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州市协作办、广州市文明办等省市多个部门,以广州大学谢治菊团队为承办单位,开展口述故事系列采写活动,成功打造“口述乡村”系列品牌,并获得多项成果与奖项。此次广州大学参赛获奖的两个项目都是由这一实践活动孵化而成的。

项目团队先后聚焦“一线扶贫干部”“乡村致富带头人”“万企兴万村”三个群体,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展开,吸引全国16所高校逾千名大学生参与,实践足迹遍布广东、贵州、西藏、湖南、海南等15个省(自治区),行程累计10万多公里,采写成果分别结集《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亲历记》(上下册)、《从“扎根”到“引领”:55位新农人致富记忆与带头密码》(上下册)、《从“输血”到“造血”:企业30年30人帮扶记忆》。活动先后获得10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社会反响强烈。此外,在广州市社科联的支持下,推出“大学生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故事”,优秀案例录制成音频上线荔枝APP平台,得到了更为广泛的社会传播。

广州市社科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中国重大战略和成果的调查研究与宣传阐释是社科联的重点工作之一。4年来,市社科联对“乡村振兴·青年行”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有效链接广东、贵州等地的政府机关、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媒体和社会资源,指导和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并不断扩大覆盖面、影响力和传播效应。口述故事系列活动不仅让扎根一线的扶贫干部、乡村致富带头人、企业家们拥有个人记忆的珍藏,更是一种历史记录、经验总结和精神传承,具有延续记忆、弘扬精神、升华文化等多重社会意义。同时,这些成果对脱贫攻坚后续研究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成立研究会推动咨政建言成果转化

据了解,4年来,项目团队共采写了1000多万字的口述史料,建立了200多万字的案例资源库,并收集了大量扶贫与乡村振兴日志、日记等珍贵物料。

为更好地“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发挥专家库、智囊团作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2022年广州市社科联培育成立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凝聚和团结广州地区乡村振兴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成为广东首家致力于乡村振兴领域研究的公益性、学术性社会组织,谢治菊担任首任会长。该研究会由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广州地区近十所高校的乡村振兴研究机构共同发起,立足广州、辐射广东、面向全国,着力开展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政策咨询与经验总结。

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成立以来,以“口述乡村”为主要载体的“乡村振兴·青年行”项目不仅得到更多专家资源支持,吸引了更多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也影响了众多愿意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青年。同时,项目团队还撰写《加快开发扶贫资源课程思政建设对策建议》《加快开发扶贫资源强化育人体系建设》等10多篇咨政建议,形成内参报告,获得20多位省市领导批示,并被教育部、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20多个部门采用。

探索高校思政育人新模式成效显著

这个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在思政育人方面的成效也是显著的。参与口述故事采写的大学生们从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次人生的体验、思想上的洗礼,更是使命的担当。

“在调研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不少扶贫干部和乡村致富带头人,对他们工作的不易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决心记录好讲述好他们的故事。”此次特等奖团队负责人、广州大学大四本科生许文睿说。团队成员程钰婷认为,通过参与访谈采写活动,切实了解到国家战略是如何真正落实在基层、如何通过人民的奋斗转化为现实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再是书本、报纸上抽象的文字,而是一位位鲜活的实干者,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份份沉甸甸的收获。”大四本科生纵升则表示要继续参与乡村传播的课题,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把脱贫攻坚精神发扬光大。

“作为一家社科类社会组织,我们的团队切实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要求,有效探索科研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与精神育人等育人模式,让高校课程思政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具实践性,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谢治菊表示,该项目以口述故事写作为实践形式,以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认知、体验、践行”三阶合一为实践理念,以“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四元互动为实践体系,以“认识乡村、了解乡村、投入乡村、奉献乡村、振兴乡村”五维融合为实践目标,形成“三阶合一、四元互动、五维融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先后获得第十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广东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广东省课程思政二等奖等10余项荣誉。

广州市社科联学会部负责人表示,市社科联着力打造“一学会一品牌”,将加强联动更多政府职能部门、专家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社会实践和人才培养,推动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建设成为广州乡村振兴的理论智库平台、科研创新平台、人才培育平台、资源对接平台、成果推广平台。

据了解,2024年,“乡村振兴·青年行”项目将持续开展口述故事采写活动,计划推出“我是乡村治理人”口述故事采集、“我是乡村领学人”微课展播、“我是乡村守护者”内参报告等活动,进一步挖掘广州市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传播驻村治村技能和方法,为政府部门提供咨政建议,专业化、精准化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