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时间:2017-10-31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张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并把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同列,达到了一个同等的高度上来,这是我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是适应新时代特点、顺应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乡村振兴”尤如一道光束,迅速传遍了华夏大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热议。

乡村振兴,毫无疑问,其基础是经济的发展,是产业的兴旺,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发展产业,无论是从传统种、养殖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或是发展互联网农业、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等,都不可缺少乡村人才的支撑。而当前,乡村人才的缺失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大中城市的虹吸效应突显,乡村人口、资金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繁盛的背后是乡村的付出,乡村的衰败。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人才,从调研看,现实中乡村人才的缺失几乎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人才从何而来?人才的培养不能缺少教育。依靠外来(城市)人才在现阶段不可能,那么首要的是依靠本土人才,依靠本地的乡村教育的哺育。只有教育才能提供合格的劳动力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些带着乡村记忆、留着乡愁的人才才是乡村振兴最可依靠的力量。而从调研来看,当前乡村教育整体现状仍令人堪忧。前些年的学校布局调整,更多的从效益出发,而非从人出发,造成大部分农村学校被撤并,有些地方功劳更为“卓著”,合并的村小一个都不留,乡村孩子“小学难”因此屡被诟病。这种集中办学有没有达到预想的规模效益呢?

今天来看,最明显、最突出的却是乡镇中心学校生源的不断流失。一方面是人口流动的惯性与规律,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中稳住了脚跟把孩子带出去读书,这主要是以生活需要和亲情为驱动力;另一方面却有不少的农村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自己以陪读为目的到城镇就业,这主要是以追求优质教育资源为驱动。在调研中发现,后一种学生流失的现象越来越多。家长普遍认为本乡教学水平不行,跟城里学校差距大,这也是造成当前县城大班额现象的一个主因。

这表明即便是全乡镇教育资源整合后,当所有优质资源集中于乡镇中心学校中,也难于阻止农村生源流失的步伐。且同时也充分表明了当前乡村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这一群体的需求。即使不老生常谈教育质量,不谈师资,仅谈硬件条件,虽然国家通过各种工程项目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并不少,许多乡镇的外部形象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如果单考察寄宿制乡镇中心学校,会发现住宿大通铺、食堂无座椅、条件简陋,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周围环境转变了,可以是教育条件却仍然保留在上世纪中后期的水平,可以理解农村农民为什么选择外出陪读。乡村学校学生流失,老师无心恋教,学校不断萎缩,逐渐成为恶性循环。这样的乡村教育,人才培养从何谈起?

反言之,如果我们拥有良好的乡村教育,正如国内一些地方的典型实验一样,其实能够做到吸引乡村部分人口回流,有了人,乡村就有了生机与活力,产业兴旺就有了支撑和保障。因此,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乡村振兴不能轻视乡村教育的功能与作用,乡村振兴必然从乡村教育振兴始。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