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吴璐:牢牢守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时间:2020-04-2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吴璐 胡慧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牢牢守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至关重要。如何守?笔者认为,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一方面针对部分青年大学生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民族共同体意识模糊、家国情怀淡化、责任感使命感弱化等现象,增强忧患意识,及时发现思想政治工作中尤其意识形态领域一些趋势性和苗头性问题,做好应对预案,倒查各项工作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确保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无盲区、无断点。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导致青年学生思想困惑和情绪宣泄的源头所在,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精准施策,营造好协同育人环境,构建好协同育人机制,着力破解工作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增强学生获得感。

二、明德修身,强化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注重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明确办学治校各方面、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师德师风底线,规范各岗位职业行为标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形成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一方面亮明立场、守住“底线”,明确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既管好主渠道,巩固主阵地,理直气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又要打好配合,确保全体教育工作者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健全考核评价和督查机制,有效防范并坚决查处师德师风失范行为,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另一方面提高站位,树立“高线”,将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选拔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并使之下沉到思想政治工作一线中,深入学生实际破解思想难题,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三、争夺网络话语权,巩固宣传阵地

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是典型的数字原住民一代,具有在网时间长、活跃程度高、意愿表达强烈等特点,更易接受“短、活、快”的网络舆论信息。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建设,划定网络安全警戒线,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一方面,唱响主旋律。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从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社会公序良俗和信息真实性等方面明确底线边界,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另一方面,勇于开拓创新。适应新时代新需求,创新宣传工作形式和内容,善于抓取细节、营造氛围、突出亮点,把国家宏大叙事化为一个个鲜活生动、具体可感的故事、案例,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同时,要着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用好用活网络新媒体平台,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

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凝聚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思政政治工作的题中之义,必须认清文化传播的价值方向,明确禁止什么、倡导什么、保护什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展示青年大学生健康向上、阳光自信的良好精神风貌。一方面,要坚持不忘本来,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敬畏历史、崇尚英雄、传颂经典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另一方面,要坚持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支持、鼓励、引导学生的文化创新和创意活动。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4月20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