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出台系列重要文件和政策支持加快学科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八个统一”要求,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对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调研,当前,受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课程内容更新滞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教学大纲,虽然强化了该学科的政治属性和时代属性,但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存在脱节的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对时代认识趋于理想化、表面化,忽视了对学生情况与社会现实的差距比较,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没有得到足够体现。
教学方式方法固化。教学过程需要强化“教”和“学”两个方面。从目前高校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依然习惯于把课堂的重点放在“教”上,教学偏重于灌输式、讲授式、案例式等传统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内容的政治性,课堂亲和力、针对性、互动性不足,学生主动“学”的动力没有激发出来。有的学校尽管已经有意识地开展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但实践操作依然缺乏普遍性和广泛性。
人文关怀制度缺失。一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存在重管理轻教育、重课堂灌输轻人文关怀的问题,工作方式方法生硬,不顾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
评价制度存在“短板”。现行的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标准存在着“一把尺子量到底”“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等不足。这种评价标准没有根据教学评价目的、性质和对象的不同设定评价标准,完全忽视个体的差异性。
究其原因,主要是囿于知识供给不足、内部制度瓶颈、保障制度缺失三重因素制约。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制度体系。
全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高校党委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的核心和主体,必须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作用,引导各方积极参与、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任副组长,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人事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全校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重点是推进制度系统化、多样化、多级化、全员化建设,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制度、激励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常规制度,深化知识供给制度,完善学术研究制度,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学科高质量发展。
切实理顺内部制度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涉及领导关系、机构设置、行为方式、资源配置等多种要素,推动工作落实,关键是要理顺三个方面关系:一是理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高校党群部门、高校职能部门的关系。二是要理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与高校组织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的关系。三是要理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制度与实践教学制度的关系。
加强制度建设外部保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良性运行,必须构建起组织内部与外部良好的关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在资金、政策、人力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支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团体、家庭、网络力量,强化多元主体支持,确保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作者系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