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时间:2020-12-07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王美莹

专家纵论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

——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12 月5 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提升中国智库全球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展开讨论。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发表主旨演讲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而突出。沟通的前提是,必须善于表述自己,才能让别人更多更好地了解你。今天,中国在表述自己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远远不够,西方还在利用历史上形成的话语权优势将中国污名化、妖魔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现在我们把前两个问题解决了,必须下决心解决“挨骂”的问题。这个责任就落在了各位专家学者身上。大家要更多地走出书斋,走向媒体,把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贡献讲出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中国智库应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彰显中国立场、中国价值,能够优化全球治理,有效解决后疫情时代人类面临诸多重大问题的中国方案。他表示,新时代中国智库应在成果传播上增加国际影响力,在参与设置上促进国际凝聚力,在方案执行上形成国际协同力。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充满成见,若要突破西方国家既有的认知与评价的藩篱,智库就要参与到国际舆论的议程设置中,从而提升国家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智库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应设置更多有利于凝聚共识的议题,在国际合作中努力寻找合作发展最大公约数和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智库理论与实践》主编刘细文认为,我国智库要同世界各国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化视野。在智库研究中,只有做好议题设置,才有可能掌握国际话语权。中国智库应聚焦前沿问题,借鉴国际智库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研究方法创新。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刚表示,中国智库要用国际社会熟悉的语言、平台及形式影响国际社会。他认为,中国智库在国际学术期刊界已有一定影响力,但在国际媒体上的影响还有待加强。中国智库在发展建设中,应设立面向国际智库的研究岗位,鼓励研究人员到国际组织去实习、任职;对全球智库指数和排名展开专门研究,建立智库领域的全球数据库。

本届论坛主题为“十四五规划与思想强国”,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联合承办。会议设置了三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百年变局与智库角色”“后疫情时代中国智库的国际合作”“后疫情期中国智库的新作为”等话题展开研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美莹)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