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双循环”与高等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大学举行

时间:2021-05-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吴楠 吴奕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 通讯员吴奕)5月29日,“双循环”与高等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大学举行。来自全国90所高校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双循环’与高等教育发展”主题开展学术研讨,共同为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为高等教育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学术支持以及新思路新方向。

“我们的大学为国家服务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要呼应‘双循环’新要求,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作出贡献。”……主旨报告中,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眭依凡、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龚放、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胡建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陈廷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王运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王建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志民等多位知名专家分享了“双循环”视角下,大学的国家使命与责任、大学学科评价、高等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等话题。与会者就“双循环”与高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此次研讨会由江苏大学杂志社、教师教育学院主办,正值《高校教育管理》创刊十五周年,经过15年发展,《高校教育管理》秉承“学术专精、日新又新”的办刊宗旨,突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办刊特色,注重学术质量和理论创新,已经成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科院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江苏是期刊大省,在全国范围内有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类期刊。”江苏省期刊协会会长沈建国介绍,江苏省共有451种期刊,其中学术期刊366种,期刊数量和学术期刊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二。

国家重大战略调整是驱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明确高等教育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的重要依据。《高校教育管理》常务副主编崔金贵表示,办刊十五年以来,在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始终坚守初心,以服务高等教育发展为目标,坚持学术引领,彰显学科特色,推进期刊品牌化建设,提升期刊影响力,实现特色化发展。“希望与会学者的思考能够惠及更多的学术共同体,让年轻的学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受益。”

对高等教育而言,“双循环”意味着什么?龚放表示,对业已进入“普及化”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而言,“双循环”的要义就是高等教育须适应业已变化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需求、新格局和新理念、新范式,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需求,坚定、果断而有序地推进“供给侧改革”。

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国家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特殊时期,大学怎样才能扮演好以知识创新引领国家发展、以提升人才质量迎接世界大变局挑战的角色,肩负推进国家“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历史使命?

眭依凡表示,首先要强化引领和服务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使命担当。其次,要集中人财物力于知识创新的使命担当。再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德才兼备学生培养的责任承担。他表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并不是排斥与国外高等教育的合作交流,加强经济发展的国内大循环亦不是放弃对外开放。在西方联手打压我们的外部环境下,我们更要以泱泱大国之气度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交流,以此增进国际社会对我们的了解并扩大我们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会上,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文雯、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助理李海龙、无锡太湖学院院长助理阙明坤、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余利川、北京物资学院会计学院讲师沈佳坤,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钟勇为等青年学者围绕“双循环”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取向、新型大学组织与城市共生发展、高等教育评价变革逻辑、影响与展望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研讨会期间还召开了圆桌会议,与会专家为《高校教育管理》发展出谋划策,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精神,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在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办好高质量的学术期刊。(责编:禹瑞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