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12月26日电 (记者查建国 陈炼)12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国家治理与国家安全”论坛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国家安全新格局”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疆域安全既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又取决于基于地理条件形成的地缘政治关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教授周平表示,无论是陆地边疆、海洋边疆,还是太空边疆,都需要得到有效治理。要在总体战略框架下,确定疆域安全规划,加强疆域安全敏感区域治理,确保国家疆域安全,为国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当前,我们要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创立完整的疆域理论,确立正确的疆域安全观,构建解释疆域安全的理论体系。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立足长远,谋划中国战略新布局。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提出,世界正在从旧全球化向新全球化转换,大国战略博弈成为焦点所在。大国关系复杂性进一步呈现,需要从全球层面进行深入思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优化新征程的战略布局。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郁建兴提出,应当通过制度和理论创新,将共同富裕与国家安全联系起来,建立以生态为导向,“经济—社会—环境”三边平衡的共同富裕治理体系,形成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共富体系。同时,考虑到我国复杂的代际、城乡、区域、群体差异,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人民成为自身福祉的缔造者。
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晓萍提出,应当关注城市社会安全治理的关键问题。城市治理的核心目标是让生活更美好,社区是城市社会治安的微场域,安全是底线,安定是基础,安乐是目标。我们要以社区平安推动社会平安,从使命导向和问题导向来构建城市社会安全治理的全局,建立“全域型”“共生型”“精细化”“平台型”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治理联动,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睦邻和谐、绿色生态、良序善治、幸福美好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彭勃建议,未来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一是要加强党对国家安全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国家安全的战略优势。二是要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石,实现人民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的相互支撑。三是要不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优化,善于运用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技术优势提升国家安全治理水平。四是要将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有机结合,使对外战略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使国内政策能产生积极的国际影响。当前,我们要充分推动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情报学等学科的学术对话,持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理论,让跨学科研究不断走深走实。(责编:赛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