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2022年应用经济学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场讲座举行

时间:2022-08-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卫思谕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卫思谕)8月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院、劳动人事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应用经济学大讲堂”系列讲座正式启动。本次系列讲座聚焦应用经济学科中的金融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等主要领域,由学科领域内的9位重量级专家学者解读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共同促进我国应用经济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服务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在致辞中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多方面风险与挑战,我国迫切需要应用经济学科快速发展,以应对现实经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胸怀“两个大局”,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肩负起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光荣使命。他提出,要持之以恒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学术化、学理化、学科化,不断推动应用经济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应用经济学知识体系,高水平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全面打造国家应用经济学科“旗舰”,为涵育中国经济学的“人大学派”贡献智慧,为“三个文明”增量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一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吴晓求以“中国金融的变革与发展:‘三维’演进”为主题做首场讲座。讲座伊始,他介绍了设计组织应用经济学大讲堂的背景和初衷,围绕讲座主题探讨了三点问题:第一,中国金融变革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从需求端来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收入水平增长后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需求均与我国金融领域的变革密不可分;从供给端来看,金融功能和效率的升级、金融结构弹性的改善、资产流动性的创造与提高推动了中国金融变革。第二,中国金融变革与发展具有强大内在动力。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适应需求的创造力;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金融“脱媒”趋势显著;在技术进步基础上,产业不断升级迭代,为我国金融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第三,提及未来中国金融变革与发展向何处去。一方面需要构建功能多样,结构多元,风险分散,适应普惠的金融体系;另一方面,需要深化资本市场结构改革、全面提升科技水平、进一步加强开放与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应用经济学大讲堂”邀请国内9位应用经济学科知名学者,每周推出两期,贯穿2022年8月。系列讲座主讲人与主题分别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讲述“新兴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案例”,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沈坤荣讲述“中国的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讲述“基于大数据的就业市场监测:景气变动与趋势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讲述“数字化趋势下我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岳希明讲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选择——初次分配?再分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张杰主讲第七讲,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张可云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的老工业基地问题:老化表现、成因与振兴思路”,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讲述“社会主义制度、新发展理念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责编:赛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