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粤澳联手打造对接葡语国家海洋合作高地”学术研讨会召开

时间:2022-09-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永杰 陈多多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陈多多)9月15日,“粤澳联手打造对接葡语国家海洋合作高地”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举行。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澳门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并在三个单位分别设立分会场,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澳门科技大学澳门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来自中国内地和澳门、葡语国家的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合作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研讨,提出深化大湾区粤澳海洋合作的对策建议,商讨建立中葡海洋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葡海洋合作交流走深走实。

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海洋交流合作

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指出,海洋之路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必走之路,也是国富民强之路,只有面对海洋,国家才能强盛。粤港澳大湾区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澳门与横琴是中葡经贸合作的良好平台。2008年,中山大学成立了海洋科学学院,并于2018年发起成立了粤港澳海洋科技创新联盟。目前,中山大学拥有完整的海洋探索体系,包括海洋科考船、破冰船、无人船队等国之重器,14个涉海相关的学院。他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借此会议能够碰撞出思想火花,推动海洋学科的应用发展。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副主任王辉表示,本次会议将重点探讨各方如何利用澳门平台作用,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在海洋科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南方海洋实验室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与澳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并同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合作共赢协议,实验室还积极聚焦澳门重大现实问题,深入探讨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创新模式。在未来,南方海洋实验室将联合澳门与内地涉海单位,为促进我国海洋科技力量深度协同与创新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表示,澳门科技大学作为目前澳门境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一直致力于推动海洋科学的研究,同中国海洋大学共建澳门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并联合中山大学开展澳门陆海统筹空间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在未来,澳门科技大学将持续关注澳门特区海洋发展需求,推进海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内地与葡语系国家的纽带作用。

专家观点撷英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乔方利表示,气候变化与大规模疫情、核战争等一样都是严重威胁人类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多的高强度气候灾害严重影响了全球的水分循环、生态系统等,应对气候变化亟待加强国际合作。海洋是气候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加强海洋研究更有利于对气候变化的精准预测。他认为中国应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计划,推动形成变革性的海洋科学解决方案,联结人类和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海洋十年”为推动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他建议,中国与葡语国家可以在联合国“海洋十年”框架下,加强对海洋与气候预测的合作,以自主核心科技引领国际合作。

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是现在学界研究领域、科技合作领域以及人们生产生活领域研究的一个趋势,同时也是当前科技革命的热点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书华表示,现阶段信息和智能类的技术正加速向各个领域渗透,碳达峰、碳中和将会是一次典型的科技革命。数字化智能化是本次科技革命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面向中国葡语系国家和地区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数字技术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为地区提升现有产业竞争力赋能。王书华建议应强化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发挥香港、澳门等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基础优势和“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强化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主动承接国家和地区的重大科研任务,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助力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科技创新“双循环”的枢纽。

当前世界沿海和海洋系统的快速发展,气候变化、沿海开发、海洋污染、渔业压力等因素正在影响世界沿海地区的生计和生活方式,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多学科之间的共同攻关,协力提出科学性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庞川表示,随着国家海洋大科学计划的实施,对海洋科学交叉学科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交叉研究教育正成为全球海洋领域新的热点。海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包含了很多学科,就澳门而言,发展海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教育需要立足特区经济发展需求。澳门具有与葡语系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上的先天优势,要充分发挥澳门联通内地与国际的优势地位,既要培养能够通晓海洋相关学科的高级研究型及应用型人才,又要加强与内地海洋合作,积极服务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看来,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于推动中国-葡语国家海洋合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冠疫情、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是中国-葡语国家深化海洋合作的重要动机,深化中国-葡语国家海洋合作有利于共同应对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等贸易投资新挑战。就新形势下中国-葡语国家海洋合作新动能的培育,毛艳华认为要通过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加强海洋合作的机制建设与顶层设计,以及要加强中国-葡语国家气候能源相关合作、数字经济相关合作、海洋经济与产业相关合作。对于粤澳如何发挥各自优势联手打造对接中国-葡语国家海洋合作高地,毛艳华建议,要把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战略机遇,粤澳两地加强合作机制创新,并提出发挥澳门作为中国-葡语国家海洋合作枢纽平台作用,加快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建议。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澳门对外服务的重大战略功能,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更是为澳门海洋经济高水平开放合作创造新空间新动能。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表示,在推进澳门发展海洋特色金融及经济改革方面,横琴是澳门发展海洋特色金融及经济改革的重要支撑。当前,推动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没有明确的法定海域、澳门海洋经济内需动力不足以及澳门邻近水域污染严重等制约因素,但同时也面临机遇,《横琴方案》等政策助力澳门破除海洋经济发展的要素流动壁垒,并且将发挥澳门拥有的中西方文化汇聚的独特优势。他建议,澳门应精准定位突出其制度优势,加快金融基础配套设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完善城市软硬件设施,协同大湾区开发高端旅游项目。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教授卡洛斯·格德斯·苏亚雷斯(Carlos Guedes Soares)介绍了里斯本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该研究中心与中国机构的合作情况。葡萄牙里斯本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中心(简称CENTEC)由葡萄牙科学技术基金会资助成立。目前CENTEC拥有100多名研究人员,其中大约一半的人拥有博士学位。CENTEC共有4个研究组,分别是:海洋环境研究组,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研究组,海洋结构研究组,以及安全、可靠性、后勤保障等细分领域组成的研究组。CENTEC与中国的正式合作始于2001年,如今CENTEC已经与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中国20多所科研机构有密切联系。

澳门海洋学会会长何伟添首先提出了中葡合作发展背景下澳门海洋协同发展的五点发展策略:一是完善海洋法律体系;二是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三是优化游艇邮轮和滨海旅游产业结构;四是提升海洋金融服务业;五是发展涉海中小企业。其次,他分析了澳门发展“蓝色海洋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在机遇方面,主要是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以及“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挑战主要包括生态资源约束、疫情冲击、金融支持不足以及海洋产业发展滞后。最后,他认为未来澳门应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着眼于海洋区域合作现状,寻找澳门海洋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共同推动海洋发展走进“全面合作、深度融合”的新时代。(责编:毕雁 实习编辑:余金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