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时间:2022-10-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春燕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春燕)9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创新发展:共筑中阿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奇、埃及政府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赵奇指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古丝绸之路相交相亲,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阿拉伯国家是“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中阿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古老的丝绸之路注入新活力,而且将中阿合作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阿始终是同甘共苦的好兄弟、相互支持的好伙伴。

赵奇表示,创新既是中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阿拉伯国家的战略选择。中阿双方不仅在能源、基建、产能、金融等传统领域收获了丰硕的合作成果,而且在智慧城市、数字经济、5G、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双方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打造合作新亮点,将为各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中国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提升,人文交流日趋深化,中阿关系不断走深走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阿双方以郑重承诺和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共同书写人类文明交往史上携手共进的新篇章。希望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为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伊萨姆·沙拉夫认为,当前,各国高度互联互通,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爆发的危机都会影响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全球性危机,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通过密切的全球性合作,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共同应对当前和未来面临的全球性挑战。阿中可以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加深彼此的友谊;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加强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互动和合作。

翟隽提出,中阿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根基深厚。在古代,丝绸之路就把中阿两大民族连接在了一起。近现代以来,中阿人民在反殖反霸斗争中相互支持,在国家建设的征程上守望相助,各领域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近年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始终风雨同舟、命运与共,树立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的典范,双方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各种新问题、新挑战,中阿双方要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团结协作,助力双方捍卫各自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给中阿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阿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李新烽主持开幕式。中国政府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法·萨法日尼、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主任伊扎特·萨阿德、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等作主旨演讲。

与会者认为,虽然中阿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历史传统、政治体制,但是双方有着许多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价值理念、开放心态,促进了中阿传承合作互信。中阿交往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加深了中阿人民的深厚友谊,而且也推动了世界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融和发展,推动了多元共存文明秩序的构建。

与会者表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是实现人民福祉的关键。中阿应携手促进生产与生活各方面的创新,真正实现各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应通过实施更多的合作项目,深化友谊,共同受益,共享福祉。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承办。

来自国内外20多所高校和智库的4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传承友谊与中阿文明互鉴”“创新发展与中阿全面合作”“战略互信与中阿命运共同体”等议题发表了观点。(责编:齐泽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