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全球发展与政党责任”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时间:2022-11-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想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想)11月12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党与世界政治”工作坊召开主题为“全球发展与政党责任”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部分师生代表以线上的形式参加了研讨会。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副主任黄海涛主持开幕式。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教授王存刚致辞。王存刚表示,全球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解决全球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当今全球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政党在促进全球发展方面担负重大使命和重要责任。发展需要动力,需要方向。促进全球发展,需要政党强有力的引领,中国共产党在促进全球发展方面负有特殊使命和责任。

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

第一场由南开大学《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韩召颖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围绕全球发展和地区矛盾冲突解决面临的挑战为背景,认为全球发展倡议统筹了国内与国际两个层面的发展理念,提高国内与全球发展理念的契合度,为国际社会共同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他表示,全球发展倡议显示了新时代中国的自信心,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经验外化为全球治理经验。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认为,中国的贫困治理具有渐进性、系统性、适应性三大特征,中国的减贫经验对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和分享国际发展知识有重要影响。应对全球新贫困问题要加强国际合作以增加多种渠道的资源投入,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实现贫困治理的渐进平衡模式。

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春强调,可持续发展短期危机的本质是资源不足,个体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发展指数下降影响最直接的主体。他认为,可持续发展中期危机的本质是意愿不足,公共产品供应意愿降低,集体行动困境加剧。可持续发展长期危机的本质是理念不足,新常态即将来临。他认为全球发展倡议是结合资源、意愿与理念的中国方案。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研究员毛瑞鹏认为,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在全球治理、尤其是可持续发展领域扮演日益核心角色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在毛瑞鹏看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举措有树立良好声誉、加强发展伙伴关系建设、争取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支持、持续增加对外发展援助等。

全球发展倡议体现出中国的国际担当

第二场讨论由黄海涛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袁正清认为,当前国际权力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东西方之间更加趋向均衡。全球问题挑战日趋复杂多样,仅靠单一国家无法有效处理,需要全球的集体行动。他表示,中国在全球公平正义方面的倡导,提现了兼济天下的义利理念,为全球发展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价值理念支撑。

外交学院政党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余科杰表示,在国际环境背景下,如何准确界定政党责任缺乏深入讨论。他从角色定位、责任内容、关系处理三个方面分析了政党如何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亚欧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旭表示,全球发展倡议的逻辑内涵包括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均衡发展、普惠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向,以及创新的根本动力。他从构建新型高质量全球发展伙伴关系,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等方面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副教授张发林通过结合跨学科方法,从施动者与结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维度构建起对全球治理的分析框架。他从组织结构与体质互动出发,认为全球治理体系的特征是类政府治理、无中心分散、单中心网状、多中心聚类。最后,他从体系结构到行为互动、微观行为体影响全球治理、从能动者体系到结构体系双层体系的互动视角,分析了政党在国内体系中的作用通过复杂又有差异化的互动方式与全球治理产生联系,并对另外的体系发挥影响。

政党责任促进全球治理

第三场讨论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娜主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政治与政党外交研究院研究员石晓虎表示,随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发展困境日益凸显,有效、高质量的全球治理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他认为政党既是实行政党政治国家的最主要政治行为体之一,也是影响国际政治的极为重要的行为体,作为影响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国际政治重要行为体的一些大国大党需要承担历史使命、时代责任以及面临的现实困难。他强调,世界政党需要强有力的引领者、思想理念与多边平台,从思想、价值、文化、行动四个方面加强全球政党协作,引领、促进全球发展。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兴华认为,政党在国家发展和全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执政党的国际开放程度以及与国际行为体的互动形式影响着国家和全球发展之间的关系样式。全球发展与现代化的密切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代表了国家发展和全球发展融合共享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反贫困的历程及其经验是与国际社会是相通的。中国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发展环境,也愿意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做出共享。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温尧表示,政党责任感的跨国扩散机制包括强制、激励、建构、模仿。政党责任感的跨国扩散效果分为短期—直接回应的正面性、主动性,中期—话语和政策取向的趋近,长期—理念的内化和偏好的塑造。他从观念结构、“均势”、个体意愿、个体禀赋层面确定政党责任感的跨国扩散限度。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王晨光围绕全球发展倡议为何广受欢迎这一问题,从现实背景、理念指引、制度保障展开论述。他表示,全球发展倡议契合现实需求,为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了务实管用的方案,顺应了大多数国家和民众最紧迫的发展需求。全球发展倡议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观、发展观,有先进的理念的指引。全球发展倡议在全球、地区、双边等多个层面构建相关制度保障。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梁岱桐认为,全球发展倡议是调整生产关系及其受支配和制约的其他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努力行动表现。他表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全球发展倡议的主题是发展,具体议题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主次矛盾关系、平等与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实践等。

大国竞争不利于全球治理

第四场讨论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王翠文主持。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柳彦强调,任何政党都不会把合法性建立在单一来源上,政党倾向于从多种途径获取合法性。她表示,大国与小国互动具有战略自主性,政党合法性逻辑驱动着小国和大国之间发展合作的方向、程度和方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张蛟龙表示,大国之间的全球发展共识破裂使全球发展治理的边缘化和分裂。他认为,大国竞争对全球发展治理产生治理机制僵硬化和碎片化、公共产品武器化、供应链安全化等诸多负面影响。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逄增珺围绕中联部的对外实践交往案例,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认为通过政党外交将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其他政党在治党治国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王佳霖认为,大国战略中的政党政治形态包括政党协作、政党竞争与政党分化。美国对华竞争战略中,两党“选择性合作”,内在逻辑是国家利益、政党利益和政客利益的权衡与妥协。他表示,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的政党分化、极端化将持续冲击中美关系大局,并影响地区安全和全球治理格局。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朱方迪认为,内部领导力通过顶层设计确定国家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向,主要从意愿维度影响国家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方向。他认为,外部领导力通过政治过程决定政府对要素流转的调控效率,主要从能力维度影响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效果。

王翠文主持闭幕式,她再次对参与研讨会的嘉宾与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王存刚在总结发言中,感谢各位参会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对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党与世界政治”工作坊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未来在学界同仁支持下,继续取得新发展。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责编:关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