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第九届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2022)召开

时间:2023-01-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卫思谕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卫思谕)12月10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主办,《产业经济评论》编辑部承办的“第九届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2022)”在线上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主题,对当前中国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产业经济评论》主编刘九如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深入学习理解这些重要论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等具有重要意义。这就为年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样一个主题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研讨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围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表主旨演讲,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度规则统一等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讨论了全国统一大市场难以形成的原因以及未来如何突破瓶颈等观点和看法,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研究员以《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升级的新趋势》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她强调,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核心要素,各行各业做好数据的挖掘、处理、分析、应用,职位关键。必须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法律环境,提高国民数字素质,并进行新型数字人才的储备。她指出,当前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呈现出数字化、融合化、平台化和绿色化四大趋势。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传统产业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有关问题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许召元进行《国际比较视角下的经济增长源泉》主旨报告,他从发达国家人均GDP数据及行业层面对各国美元人均GDP增长的因素的研究分析,对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增长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及需要把握的机遇。

全球产业链重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杰以《对中国全产业链政策的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侧重分享了我国产业链目前面对的挑战,并重点分析了美国与欧盟产业链的发展状况。他表示,应加快组建新兴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国家间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重视利用美欧之间难以调和的产业利益竞争关系开展对外合作,利用中国全球第一的庞大内需规模市场优势开展对外合作,主动创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坚持落实科教兴国、人才驱动和创新强国发展战略,从而更好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风险与挑战。

南京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余泳泽教授以《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发展现实困境与政策导向》为题发表演讲,他深入分析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素在供给、需求与制度层面的现实与困境,强调突破当前产业发展困境,应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建设,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创新驱动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增添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力,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凝集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以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核心统领,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郑世林研究员就《高铁技术创新奇迹的一种解释》进行报告,以中国高铁成功发展为案例,详细介绍了项目发包制的运作逻辑、在高铁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局限性,并围绕能否利用新型发包制解决我国技术“卡脖子”难关、如何将民营企业纳入项目发包制运作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教授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经验教训与突破方向》进行主旨分享,介绍了行政型分权和市场性分权的各自内涵,指出行政型分权无法解决地方政府积极性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矛盾,导致构建统一大市场面临诸多困难。刘瑞明指出,我国长期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壁垒”等现象,历史经验表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政府“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做多的事情”。政府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好应有的公共服务,对那些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壁垒和障碍予以及时清除。(责编:关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