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 王广禄)7月24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科联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江苏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场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为扛好“挑大梁”责任作出社科贡献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指出,为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大责任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是全省社科界的重要使命。全省社科理论工作者要高举思想之旗,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高度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强化担当之责,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紧扣“挑大梁”重大责任开展研究阐释;提升发展之效,持续用改革赋能、以创新增势,营造良好生态,增强学术生产力、社科创造力。希望社科理论工作者拿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为扛好“挑大梁”责任作出更大的社科贡献。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表示,学术大会是繁荣发展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抓手。各承办单位要胸怀“国之大者”和“省之要事”,强化问题导向和应用牵引,在服务大局上体现担当作为;要以高效便捷的会务管理、精准周到的会务服务,不断优化学术大会的组织运行,在提升会议质量上追求更高标准;要强化学术大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既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又要精心培育社科人才,在促进成果转化和人才成长上发挥更大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表示,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将力争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聚焦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研究,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
与会学者围绕“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主题展开交流研讨。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项久雨表示,党的理论创新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同时又致力于指导解决中国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既是体系化发展的过程又是学理化增强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发展。他提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单纯的理论阐释,而是聚焦“认知—方法—行动”的实践赋能,通过规律认知明确“为何做”,凭借方法论解决“怎么做”,依托共识凝聚保障“合力做”。要以整体性视野诠释理论,以学术性表达升华理论,以规律性认识总结理论,进一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提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研究须力戒形式主义文风。增强理论研究和宣传的学理性,须掌握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把握其科学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好体系性和学理性的关系;坚持自信自立,把握好自信和自觉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好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关系;坚持系统观念特别是辩证思维,把握好举例说明和逻辑证明的关系;坚持胸怀天下,把握好不同文明交流交融和不同意识形态交锋的关系。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刚认为,党的理论创新既有其实践推动、问题导向和使命激发等内在动因,也有守正创新、科学方法和内在要求等内在机理,更要遵循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和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等内在规律。内在动因是理论创新的推动力,方法是理论创新的基本路径,内在规律是理论创新的发展趋势,三者相互统一,共同推动党的理论创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邱耕田以“从一和多辩证关系的角度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为题发言,他提出,“一”和“多”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就新发展理念所蕴含的“一”而言,其实践指向或时代要求在于,我们要严格“守一”、“执一”。在新发展阶段,要确立新发展理念的“一元性”指导地位,用这个“一”指导我们的建设和发展,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合力”。就新发展理念所体现的“多”来看,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意涵,领悟新发展理念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和长远性。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
苏州大学卓越学者特聘教授方世南谈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原创性贡献与实践要求”,他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学理化和体系化相结合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涉及的对增强文化自信并将其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大意义的论述;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论述;对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论述等,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创新方面的广度。他提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在观念上深刻认识文化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文化力的重大价值,要将文化发展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主持主旨报告环节。张新科认为,专家主旨报告从不同角度系统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内涵、现实问题和方法路径,为学界深入理解、研究和践行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在分会场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三大体系’建设”“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三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23名优秀论文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在闭幕式上,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作会议总结,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刘必好宣读《第十九届学术大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场入选优秀论文通报》。经专场学术委员会评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场共评出优秀论文30篇,与会领导为优秀论文作者代表颁发证书。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主持闭幕式。
据悉,本届学术大会以“担当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 更好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为主题,共设置11场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