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首届“媒介与体育”论坛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

时间:2023-04-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想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想)4月8日,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指导,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北京体育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媒介与体育”论坛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论坛聚焦“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以“数字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范式转变、全球视野与中国经验”为主题,邀请业界、学界近40位嘉宾,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共绘新时代背景下媒介与体育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体育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共同关心的多个热点话题。

数字带动体育新闻传播转型与创新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田志宏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6月18日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回信中强调,要“为建设体育强国多作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媒介与体育”论坛的举办是学校加强体育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论坛将致力于媒介与体育合而为一、一体发展的理论、路径和模式等的研讨、探索与传播,力争为体育强国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支撑与助力。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表示,本届论坛以“数字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范式转变、全球视野与中国经验”为主题,旨在助力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的转型与创新。论坛各个板块发表的学术文章,大多聚焦于数字时代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的新现象、新问题,结合中国的实践与世界的经验,期待各位学界前辈和同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在理论中升华,为中国体育传播的发展与创新贡献力量。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炜表示,“媒介与体育”论坛的举办,是对媒体融合和体育强国战略的创造性落实,必将推动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构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翟惠生认为,“媒介与体育”论坛是北京体育大学突出“体育”特色,与各个高校进行横向交流的良好平台。体育新闻传播应该具备政治视角、文化视角、艺术视角和体育视角等多元视角,专家学者应找到体育传播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并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体育助力国际传播的方法和路径

在大会报告环节,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和业界的十余位专家分别紧密围绕“媒介与体育融合发展”作了专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的报告以“构建全媒体体育传播体系建设路径”为主题,提出了要在文化的大视野中建立媒介和体育二者的融合关系,并明确表示全媒体体育传播体系建设应从上游的产品与服务、中游的平台生态、下游的场景赋能三条路径展开。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金兼斌以“体育的迁移价值”为主题,从清华大学的体育传统、新闻人的核心素质、清华新闻传播学院的体育育人等多个角度展现了清华大学及其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体育风采,为学界与业界重新理解体育的育人功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有益的借鉴。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Leonard H.Goldenson讲席教授周树华认为,新的传播范式正在由“从一点到多点”向“从多面到多面”转变,而这一范式的转变对体育传播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体育与文化、政治、健康、生活等多个方面。

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席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绍根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三个角度解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脉络,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闻事业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着力发展国际传播能力。

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前总监、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部高级专家安东尼·埃德加(Anthony Edgar)结合自身的丰富经验阐述了体育在全球传播中的力量。他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令他印象深刻。在顶级赛事中,媒体发挥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对赛场上发生的事情进行的报道,更重要的还有举办赛事的城市和国家完全可以借助体育赛事对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进行立体式的传播与诠释。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从生活美学的角度作了题为“从竞技体育到全民体育:生活方式美学的国际传播价值”的报告,他将“生活方式美学”概念引入国际传播领域,从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多个视角探讨了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在国际传播活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

西班牙维克·加泰罗尼亚中央大学传播系教授哈维尔·吉内斯塔(Xavier Ginesta)分析了21世纪足球运动的“迪士尼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全球体育的商品化和奇观化图景,他认为体育领域呈现的这些新特点与新趋势意味着媒体产业和体育产业面临着全新的转变,为理解媒介与体育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带来了启发。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盛在“体育国际传播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的报告中,围绕体育国际传播格局演变的历史脉络、“双奥之旅”中我国体育国际传播创新实践的内在逻辑、加强新时代我国体育国际传播的“三力建设”等具体话题进行了分析,并强调了中国体育和世界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岭涛以“体育与传播活动的互动”为主题,提出了体育的媒介属性逐渐显现、传播活动与物质活动之间界限逐渐消弭两大趋势。他认为,体育与传播活动相辅相成,体育为传播活动提供了内容、场景、载体,传播活动丰富了体育活动的触达渠道、突破了地域限制、营造了新型场景、打破了时空束缚、增强了渗透能力。

体育新闻传播学科是北京体育大学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近年来,学校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目标,适应媒介融合大变局,从“文文互鉴、文理交叉、文工融合”的新文科建设要求出发,建立了新闻与传播学院、5G高新视频体育融合创新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体育融合出版可视化技术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和北体传媒“四位一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体育新闻传播学科坚持立德树人,探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体育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垂直实现路径,坚持“交叉性、前沿性、开放性和国际化”的专业建设思想,坚持“媒介、体育与科技融合”的学科发展方向,坚持“爱体育、懂技术、重人文、融媒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体育赛事制作、体育赛事解说和体育赛事展示的专业学科特色,在新闻传播领域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的独有领先优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