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省社科院召开“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研讨会

时间:2015-12-27 来源:原创 作者:刘一非

省社科院召开“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研讨会(图1)

 

2015年12月27日,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湖南省湘学研究院、湖南省毛泽东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研讨会,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召开。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建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湖南省社科院党组成员、湖南省湘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云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吴仰湘以及《湖南人与现代中国》审校、独立学者谭伯牛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此次会议主要围绕如何看待湖南人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响展开,湖南省在历史上一直人才辈出,同时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与观念。无论是近代的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蔡锷,还是现代的黄兴、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朱镕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历史走向。

湖南人在近代中国的事迹从未被当作整体来看待。个别的历史著作可能在行文中顺带指出,例如太平天国之乱的平定,乃是由湘军领导完成。或指出1898年,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北京推动了为期三个月的“百日维新”,但其实三年前,湖南就已实施类似的改革。百日维新失败后,改革派最有名的殉难者谭嗣同,就是湖南维新运动的创始领袖。更近一点看,中国共产党第一届政治局成员,有整整四分之一是湖南人。然而这些湖南人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产生非凡影响的例子,都是孤立出现的,缺乏连贯性。

而《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一书,不同于中国现代化是首都与通商口岸启迪内陆的普遍看法,作者以湖南为中心,认为湖南在内部进行的思想改革与论述,牵动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作者裴士锋以17世纪的湖南隐士王夫之为现代湖南人性格的原型,分析其打破传统窠臼的思想如何影响后来的湖南复兴运动,并以一手资料为基础,梳理出自鸦片战争至民国初年上下80年、纵横三代的湖南学者暨行动主义者的传统文化脉络。从平定太平天国立功的曾国藩使湖南人地位上升开始,一波波的改革运动到1920年代湖南独立运动时达到最高潮。作者力图证明,湖南种种改革均走在全国之前。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