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研讨会在西南大学举行

时间:2023-12-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曾江 赵徐州 何忠倩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曾江 赵徐州 通讯员何忠倩)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更好地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推进跨校际多学科国际传播力问题研究,11月29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与中国国家版本馆在西南大学联合举办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研讨会。来自中心共建单位西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领导,重庆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单位代表,专家学者、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会议。

守正创新 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

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表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将按照“中希共建、部市共建、校地共建、多校共建”的总体思路,持续推动完善中心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高标准系统推进中心建设。西南大学也将与各共建单位一道,守正创新、精诚合作,充分发挥中心的平台性、示范性、引领性、辐射性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

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表示,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新时代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国家版本数据中心,是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承担着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重要使命。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中国国家版本馆与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不仅有着相同的目标和愿景,还有着成功的合作实践。今后国家版本馆也将与中心展开更为紧密的合作,励精笃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李保海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中希文明交流互鉴对解决人类文明冲突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热切期盼专家学者能够围绕当前中希文明交流的热点难点问题,携手开展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研讨,当好中希文明的研究者、讲述者和推动者。同时,重庆市社科联也将在课题立项、学术交流、社科普及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中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强有力保障。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然希对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机构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学术活动、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表示祝贺。他指出,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加强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未来,希望地方与中心能在学术研究、对外出版、合作对话三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西南大学原副校长、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主任崔延强表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自揭牌成立以来就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领导的高度重视,“文明互鉴”已然成为政府、社会和学界一个高频率使用的关键词。西南大学正努力将中心建设成国家级新型智库、古典文明研究高地、标志性文化交流平台以及战略性人才的培养基地。

加强合作 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本次研讨会共设有主旨演讲、主题研讨两个环节。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玮以《亚里士多德与荀子论道德动机》为题,探讨了中希两位哲学家道德动机的异同之处并以此窥探人类思考的共同模式;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江林昌通过比较中希文明起源发展路径,有力论证了中国存在汉语史诗的事实,指出构建汉语史诗“三大体系”有利于丰富世界史诗理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欣指出开展中国文化外译研究,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从文化特质、价值观、民族心理等方面,就如何加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他们一致表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途径,要让世界了解中国、重构中国话语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地位,就要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在主题研讨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文明交流互鉴”“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管理建设”等议题发表了精彩见解并展开热烈讨论,内容涵盖宗教哲学、伦理道德、语言文学、法律制度和中心管理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应肩负起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与责任,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

未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将与社会各界通力协作,用实际行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实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准确把握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趋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生机活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