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刘越 通讯员 李梦楚)为进一步推动红蓝融合理念在党建思政、爱国主义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应用,7月13日,“红蓝绘梦,新质思政”首届红蓝融合大模型新质大思政研讨会暨南开大学红蓝融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行。本次研讨会也是“南开大学建校105周年105场学术报告会”之一。
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特级航天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钱学森最高成就奖获得者、航天英雄杨利伟,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余先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英贤,“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王启发,天津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处长杨明等出席会议。
杨庆山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南开大学为推动思政工作改革创新,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将以红蓝融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为新的起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推动红蓝融合大模型在党建思政等领域形成更多落地转化成果。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做好红蓝融合育人理念的示范践行和宣传推介,探索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南开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政工作新路径。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化交流合作,为新时代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余先亭在致辞中说,南开大学红蓝融合研究中心的成立,在高等教育战线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他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服务强国建设,有效汇聚挺膺担当;要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助推高校人才培养与思政工作行稳致远。希望与会代表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课题作出新的贡献。
在“南开公能讲坛——传承爱国奋斗,对话航天英雄”环节,杨利伟以自身经历和航天员们的感人故事,生动诠释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他勉励青年学子要把个人梦想和祖国所需紧密联系起来,奋力书写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对话环节后,举行了南开大学红蓝融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揭牌仪式后,会议还举行了“红蓝融合新质高校思政教育”圆桌论坛。多位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就当下如何运用红蓝融合理念,挖潜赋能、有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据悉,“红蓝融合:传统+互联网”理念将现代科技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成立红蓝融合创新实践中心,依托军队、航天、中宣部等多领域资源,构建以四大公众号为主体的近两千个融媒矩阵,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挂牌上百个实践单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南开大学依托与军事科学院联合承研的课题项目,成立红蓝融合研究中心,汇聚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个学院的优势力量,积极开展红蓝融合大模型相关研究,旨在以“大模型”赋能“大思政”,为新时代思政工作创新发展贡献南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