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想)12月8日,第五届中国与国际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深化改革与开放合作——大变局下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在欢迎辞中表示,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挑战,现有国际制度和治理规则难以有效应对新问题和新诉求。深化改革与开放合作是顺应时代变化、齐心协力应对挑战的根本途径。本届论坛将通过各方的广泛参与和多元对话,充分探讨对全球发展的理解与实践,一方面探讨改革路径并调动各方资源,另一方面聚焦开放合作,展现不同视角,聆听各方声音,共商发展之策。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进入了一个动荡的变革期,在发展合作领域内,世界经济版图和国家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各国发展诉求也进一步变化。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必将和世界各国一起,不断改革、调整和进步。在发展变局之中,中国将坚持责任担当,坚定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发展宗旨,推动各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促进全球南方共同实现现代化;坚持不断创新,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发展合作模式。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纳维德·哈尼夫(Navid Hanif)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合作的关键参与者,在通过南南合作推动变革方面具有独特地位,可在提升发展合作效率、优化援助资金模式、提升发展融资效果等关键问题上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合作司司长皮拉尔·加里多·贡萨洛(Pilar Garrido Gonzalo)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多样性是力量之源,促进政策对话和共享可持续发展责任对于提高发展合作效率和透明度、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意义重大。
会上,由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集体创作的学术著作——《透视与展望:中国与国际发展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共分为综述篇、区域国别篇、专题篇和大事记四个部分,包含二十二章,从全球总体格局、区域国别动态、发展议题、历史演进等多个维度,分析国际发展合作的现状与趋势,全面展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积极努力以及取得的显著成就,力图为当前全球发展的风云变幻提供深刻解读。
《报告》认为,全球发展合作已进入加速变革的深水区和关键期,在国际议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2024年,在多重挑战叠加常态化、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援助投向安全化趋势进一步显现。“超级大选年”广泛覆盖援助方和受援方,深刻影响着国际发展合作格局的未来走向。面对乱局与变局,国际社会正在围绕国际发展合作如何适应全新形势展开一系列的讨论与尝试,通过改革创新以实现破局、开拓新局,其中“全球南方”的主导性显著提升。作为“全球南方”的成员,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在参与全球发展合作的过程中,始终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融资渠道,提出一系列务实主张和举措,勾勒出中国团结“全球南方”、深化发展合作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行动。
在区域国别维度,《报告》关注国际发展合作接受方和提供方。一方面,分析亚洲、非洲、南太平洋岛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面临的发展挑战,阐述国际发展合作在这些地区的动向及中国的实践与贡献;另一方面,从国际发展合作提供方的角度,专章分析各自的国际发展政策特点、现状及未来走向。在主要传统援助方之外,《报告》还专章介绍金砖国家,体现新兴国家发展合作以及“大金砖”合作机制的特色和亮点。
在发展议题维度,《报告》覆盖发展领域的热点议题,围绕多边发展合作、中国援外体制机制改革、人道援助、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合作、抗疟合作、妇幼健康共九个专题展开分析与阐释,逐一剖析了各专题的国际形势与发展合作现状,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建议。此外,《报告》还从历史演进维度,梳理了二战结束至今有关发展合作的国内外大事件,展现中国与国际发展的源起、演进、变革与创新。
与会专家表示,《报告》对中国和国际发展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推动各方增进对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了解,对进一步完善国际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丰富公共知识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