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李永杰 通讯员罗婧)8月16日,“建设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粤港澳新质生产力论坛在广州举行。活动以“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与前景。论坛由暨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林主持。
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继光在致辞中表示,该丛书是广东经济出版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出版项目,旨在为广东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暨南大学副校长顾乃华在致辞中介绍,丛书由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牵头,整合经管学院优势力量联合攻关,其研究成果既是对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践的系统梳理,更是对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的理论探索。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代表丛书作者团队,深入解读丛书的核心观点与研究价值。他介绍,丛书涵盖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产业、农业现代化、传统产业转型、产业链安全及基础设施等七大关键领域,系统阐述广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路径。
论坛研讨环节,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原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珺以“新阶段、新战略、新机制”为题,提出广东需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突破,主动应对全球化格局重塑等新挑战。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巡视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参事李惠武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广东重塑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需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与开放合作。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易行健则从金融政策角度,深入分析如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华商学院校长胡军主持专家演讲环节并作总结,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有根基、有层次,需以制度创新破难题、产业升级固根基、要素协同激动能,方能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领先,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广东方案”。
论坛由广东经济出版社与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