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题为《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同时,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发表题为《凝聚上合力量 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讲话,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
这是一次共叙友谊、共商大计的聚首。回首来时路,从黄浦江畔到海河之滨,上合组织走过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作为首个中国参与创建、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合组织重任在肩,在风雨兼程中开创了一条令人瞩目的新路。如今,国际社会对上合组织的兴趣持续提升,上合组织这棵“参天大树”愈加枝繁叶茂。
作为中方今年最重要的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活动之一,天津峰会达成的一系列合作成果,将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外界认为,以此为契机,上合组织将迎来更富韧性、更具活力的发展新阶段。
上合组织“大家庭”蓬勃壮大
时隔7年,中国又一次接棒轮值主席国,天津峰会承载万千期待。
早在2001年6月15日,黄浦江畔,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应运而生,承载着国际合作希望。
2025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开启新的希望。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海河之滨,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2026—2035年)发展战略》,发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通过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合作和组织建设等24份成果文件。
哈萨克斯坦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耶尔苏丹(Yersultan Zhanseitov)第一时间关注了此次峰会。“我深信,天津峰会将成为上合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耶尔苏丹感叹,24年来,上合组织发展成为包括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的世界最大区域组织,遍布三大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家庭”。“这种增长反映了欧亚大陆和非洲国家寻求以互利共赢、战略互信为价值的共同发展新模式的客观需要。可以预见,上合组织‘大家庭’将继续蓬勃发展壮大。”谈到上合组织的现状,耶尔苏丹满怀信心。
美中合作基金会执行主席约翰·米勒-怀特(John Milligan-Whyte)告诉记者,2025年的天津峰会议题丰富而多元。尤其是议程制定的《上合组织未来10年(2026—2035年)发展战略》可以视为一份路线图,展示了上合组织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方面的建设性作用。
印度媒体《第一邮报》(Firstpost)在《为何中国选择将天津作为峰会举办地》一文中写道,今年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是该组织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除此之外,此次峰会还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天津而引人注目。文章称,天津是一个现代化的贸易中心、全球十大港口之一,它还是汽车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重要基地。此外,天津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在这里,海路和陆路交汇,发达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举办国际活动的经验,以及开放的政策使这座城市成为一个“超级枢纽”。
巴基斯坦《论坛快报》(The Express Tribune)发文称,天津峰会标志着上合组织进入以团结一致和先进生产力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全球形势日益紧张之际,峰会为上合组织提供了一个展示韧性路线图的机会——一个植根于合作而非对抗的路线图。
带来繁荣和福祉的务实机制
上合组织强调所有成员国,无论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人口数量、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本组织内享有制定和采取决策的平等权利。这一原则深入人心,是上合组织永葆感召力与吸引力的源泉所在。
耶尔苏丹阐述道,平等原则成为上合组织模式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从建立地区安全机制到推动基础设施、贸易和数字经济等大型项目,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上合组织吸纳新成员、扩大版图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一贯主张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同时强调要使这些原则适应21世纪的现实。上合组织倡导的以多边主义为基础的全球治理新思路,可以成为更加可持续的国际关系架构典范。
“上合组织在促进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合作、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为成员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哈萨克斯坦等国来说,上合组织扩大了市场开放,促进了跨境贸易,扩大了交通和能源互联互通。”耶尔苏丹继续阐述,“这些努力不仅增强了经济韧性,而且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发展基础设施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新机会,直接改善了当地的国计民生。就这一意义而言,上合组织不仅是一个外交平台,而且是一个为亿万人民带来繁荣和福祉的务实机制。”
在变局中重申多边主义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动荡不安,全球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在此背景下,上合组织天津峰会被寄予以“上合声音”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以“上合韧性”应对国际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和不可预测因素的期望。
一些海外媒体和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及其盟国加强“印太战略”之际,此次峰会成为对西方主导的集团的制衡。相比之下,上合组织成员国将自己定位为多极化和地区问题解决方案的倡导者,在乱局中重申多边主义、展示“全球南方”团结。
“巴基斯坦将担任上合组织2026至2027年度轮值主席国。对于巴基斯坦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领导角色。”巴基斯坦真纳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扎法尔·纳瓦兹·贾斯帕尔(Zafar Nawaz Jaspal)告诉记者,自2017年以来,巴基斯坦积极参与上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贾斯帕尔表示,安全合作是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关切的问题。作为一个以安全、经贸合作为核心的多边机制,上合组织的一大宗旨是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近年来,上合组织在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实现周边国家和平相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员国努力通过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来维护内部和平与安全。上合组织通过峰会等多边平台,为成员国开展建设性对话提供了制度保障。
贾斯帕尔提到,上合组织成员国要认真审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的演变,并重新构建安全范式,从而重塑安全政策。未来,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执法机构也需不断提升在应对新型威胁方面的效能。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国与国之间冲突可能性的增加,可能会迫使成员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组织章程。
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
202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时提出,中方建议将2025年确定为“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得到各成员国积极响应。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被视为地区发展两大动力,也成为此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重点议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首次实现场馆全绿色用能。“这意味着进一步深化从安全协调到绿色经济、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经济强劲且充满活力,能够为其合作伙伴提供创新增长的独特机会,长远来看,这将加强该组织作为全球合作中心的影响力。”谈及此,耶尔苏丹称赞有加。
耶尔苏丹继续分析道,数字经济将帮助成员国拥抱创新,扩大电子商务,促进跨境数字互联互通,让普通公民更容易获得现代服务。与此同时,绿色经济将引导该地区发展更清洁的能源、环保型工业和可持续农业,确保发展既具有包容性,又对环境负责。这些都体现了上合组织致力于以人民为中心,使成员国能够利用新技术和绿色解决方案造福今世后代。
巴基斯坦《论坛快报》写道,今年的议程将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合作作为重点,这两大支柱被认为对地区长期增长至关重要。中国正在推动区域数字一体化,提供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数据治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拥有年轻劳动力和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部门的巴基斯坦来说,上合组织的技术转让可以加速“数字巴基斯坦”愿景实现。来自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官员将上合组织视为扩大出口、吸引投资、融入与中巴经济走廊(CPEC)相关的新兴数字经济走廊平台。
展望上合组织的未来之路,米勒-怀特颇有感慨:“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合作逐渐成为上合组织的重要议程,这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气候行动与和平建设目标相契合,体现出上合组织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的责任担当。”在他看来,面向未来,上合组织的合作议题正不断扩展至新兴领域。除了数字经济、绿色技术,成员国正在探讨的合作方向也包括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能源转型。这些领域不仅顺应了全球技术变革与低碳发展的趋势,也为区域合作注入新的战略动力。此外,区域危机管理、公共卫生合作、教育交流与联合科研创新等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显示出上合组织在跨领域治理和社会发展层面的综合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白乐 任冠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