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5)》发布

时间:2025-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9月1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显示,2024年,广州文化产业以培育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以政策支持、产业创新和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产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全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6040.80亿元,同比增长4%,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0亿元,占GDP比重达6.44%,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动漫游戏、网络直播、数字音乐等新业态加速崛起,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数字出版等细分领域增速超90%;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度应用,“文化+”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贡献突出,民营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占比达65.5%,增速达7%;重大项目持续落地,产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文化产品出海提速,全年文化产品出口额达475.32亿元,产品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广州将文化服务出口作为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在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示范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推动对外文化贸易提质增效。蓝皮书显示,2024年广州获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文化产品出口额合计475.32亿元。广州举办一系列国际文化展会和产业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品出海。广州国际纪录片节、CICF×AGF动漫游戏盛典、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展会吸引全球买家和投资者,为广州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多机会。2024年,香港国际影视展首次设置广州展区,展示了近年来广州电视剧、动漫、纪录片等影视产业的发展成就,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署《穗港影视产业战略合作备忘录》,推进两地影视企业在项目投资、制作发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如今,文化产业已步入“超级IP时代”。超级IP通过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改变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格局,成为当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和趋势。特别是2024年以来,涌现出《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等现象级爆款IP,这些IP不仅在国内引发热潮,更通过创新表达和跨界融合走向国际,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蓝皮书认为,广州要培育出具有文化基因专利的超级IP,需要完成三重跨越:从文化元素提炼到价值符号锻造,从单点爆款开发到生态体系构建,从区域出彩到全国甚至全球运营。因此,广州打造爆款需以“文化深挖—基因页码与符号提炼—创新表达—矩阵传播—全球运营”为路径,通过资源重构、技术赋能和模式创新,将城市特质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价值体系。

蓝皮书显示,2024年,广州改造提升永庆坊、陈家祠等重点片区,完成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文德楼的修缮工作。截至2024年,广州共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52个,创新打造“中共三大百年记忆”沉浸式巡展;广州数字艺术中心、非遗文化体验园等六大文化地标建成投用,新增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人民艺术中心、隔山书院建成开放,3300余处公共文化空间同步启用。同时,广州以智慧旅游建设为抓手,依托全国智慧旅游十佳解决方案,构建“数字孪生+沉浸式体验”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线上预约与线下体验的高效对接。2024年,南越王博物院等重点文博单位推出5G导览系统,结合AR(增强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全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8.0%。陈家祠等13家试点单位开发300余款文创产品,实现营收2431万元,单日营收最高突破20万元,文化IP商业化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

蓝皮书认为,广州要统筹各界力量,整合文化产业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爆款”文化IP,全面部署多模态文化大模型,大力推动文化科技创新,积极培育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抢先布局文化产业新赛道,强化文化“新基建”,深入推动融合发展。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