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智库好声音:用学术和财政手段管理智库

时间:2015-10-03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杨谧

熔铸思想,共同发展

瑞士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执行主席 里卡多·梅林德斯

这是我首次参加全球智库峰会。令我振奋的是,这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主办的盛会,邀请全世界各国的智库专家汇聚一堂。在我看来,智库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只是中国的,而是世界共同面对的;同样,解决方法也不只是中国的,而是各国智库共同探讨从而获得的共识。

在我看来,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描述智库:首先,独立性,智库要想对政策产生影响,需要保持自身独立性,这样才能基于现实情况,冷静客观分析政府所需;其次,智库是思想的“熔炉”,而不是观点的“拼盘”,要通过交流观点、碰撞思想,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最后,智库不是拍脑袋做研究,尽管需要有创新的观点,但还应立足实际,从现实出发寻找问题。

对于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构想,应当重点关注国际贸易和投资方面,注重沿线国家的实际需求,以科学合理的合作框架来确保各项措施的具体推进,从而实现中国与其他国家生产要素的流动。为了防控经济风险,中国应当率先完成合作框架和合作协议,以完备的体制机制来吸引更多国家积极参与。

  用学术和财政手段管理智库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 黄 靖

  智库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与中国古代的门客、幕僚有很大的不同。他们通过客观独立的形势分析,提出前瞻可行的政策建议。智库就像在“山外”,从不同角度告诉“山中”的政府山的具体模样,政府才能站在顶端“一览众山小”。

  中国与世界打交道,必须学会从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要发动一切社会资源,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有效建议。智库根据功能可划分为情报搜集、情报分析、政策分析、政策建议几个层级。中国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政策建议类智库。

  想得到“山外”的客观建议,就要让智库保持独立性。在新加坡,很多智库都设有董事会,建议研究方向、给予财政管理,并拥有立项否决权。这或许可给中国智库提供借鉴——通过董事会把握议题、人员、财政,既能保持智库独立性,又能实现有效管理。建议中国采用学术与财政的手段管理智库,推动中国智库科学发展。

  提供有影响的产品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部主任 葆拉·苏巴基

  高质量的智库需要既能紧跟现实、贴近实际,又能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有针对性的选题,提供有前瞻性、有影响力的思想产品而不是抽象概念。此外,智库还应该同媒体建立良好关系,相互合作,增强智库自身的影响力。

  我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不能缺位;同样,中国的发展也不能离开世界其他国家的支持。世界经济已经迎来新秩序,中国要积极作为,要同世界其他各国共同构建新的合作框架,共同助推2015年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的智库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张胜采访整理)

  智库推动政治议题讨论

波兰转型、一体化和全球化经济研究所所长、前副总理 格热戈日·科沃德科

我对中国的智库很了解。我有许多中国朋友,他们中有不少人是智库管理者。这些智库在促进经济、文化、治理、发展、国际化等议题的讨论上作出了杰出贡献。我认为,中国智库是推动政治议题讨论的重要力量,会对公共观点产生巨大影响。

 波兰有许多层级的政府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包括政府布置的议题和自己关注的议题。他们把研究报告送给政府部门,各部门再汇总给总理。波兰还有大量NGO组织和独立智库,他们会做各类报告、评估,服务对象是公众和政府。此外,也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智库,比如我领导的Tiger智库,主要做经济转型、一体化和全球化研究。(杨谧采访整理)

  让智库负责人负起责任

  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干、原IMF理事 小手川大助

  一般来说,智库有两种角色,一是向社会公众发表观点、引导舆论,二是为政府提供政策分析与建议。真正实现这两项功能,就需要发出真实的声音,即使有时这种声音并不符合人们的期望与预盼。此时,智库负责人的作用就显得尤其关键。一个优秀的智库负责人,要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观点,敢于发声,能够承受来自政府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压力。

  另外,全球化时代,要想建成一流智库、推出高质量成果,就要成为世界的信息中心,善于搜集与利用信息。为什么华盛顿有那么多的知名智库?因为那里有IMF、世界银行,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大批智慧人才在政府与智库间流动,掌握许多重要信息并能够加以利用。

  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完全有机会、有条件去培养一些优秀智库。(曲一琳采访整理)

  在国际化道路上先行一步

  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前主席 谢刚

  在印度,除了少部分智库是由政府完全出资设立外,大部分智库都有其非政府的赞助人,一些智库纯粹关注政策建议,一些智库则走高校序列,偏重学术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各个智库也有分类,包括政策、战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大部分智库受其赞助人影响,关注问题非常广泛,对公共政策有着极大的影响。

  中国一些智库具有教育功能、提供学位,这样能吸引一些年轻学者,影响今后数十年的学术走向,这是一大优势;同时,中国智库是政策导向的,这也是与其他国家智库不同的一点。这样的好处是智库研究方向明确,成果及时有效,缺点则在于多是短期化研究,缺乏长远目光和多样化研究。

  中国智库的另一个短板在于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变化缺乏深度研究。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大量的出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业,并在许多国际事务中起到主导作用。但目前智库为中国在这些方面提供的建设性意见还不够多。进入新时代,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新常态使中国的情况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中国智库更加多样化与标准化。中国智库应当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先行一步,更多地与外国专家进行交流合作,从而更好地研究中国的国际化问题。(杨谧采访整理)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