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9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举行美国大选研讨会。与会专家根据美国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及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在竞选过程中所提出的施政策略,结合美国国内外形势分析了大选结果对美国外交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有分析认为,若特朗普当选总统,美国将更少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其与盟友关系可能发生变化,并减少对亚洲事务的干预。而若希拉里成功上台,则将基本延续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同时会强调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有观点认为,相比较而言,特朗普上台后的施政风格更难以预测,一旦当选将增加美国外交关系的不确定性。
民调难以预测大选结果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项目副研究员米莎尔·梅丹(Michal Meidan)表示,此次美国大选的形势相当复杂。两位候选人在处理国内政治问题、推行各自的政策主张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美国将把多少国防预算用于其在亚洲地区的盟友。此外,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上反对全球贸易的思潮有所加剧。目前美国和欧洲一些民众对于现状的不满情绪不容忽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日前撰文分析“特朗普现象”产生的原因。他认为,除了特朗普的个人风格产生的吸引力之外,还存在一些深层原因致使特朗普得以与希拉里在竞选中抗衡。当前,很多美国人的经济状况甚至不如25年前,而底层收入(通货膨胀调整值)与60年前大致相当。所以,当特朗普提出美国经济状况很差时,自然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斯蒂格利茨表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美国的很多选民而言也许是一个转折点。在普通民众看来,富有的银行家们使美国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美国政府却对这些人提供援救,对于数百万失去工作及住所的普通人几乎无所作为。许多美国民众逐渐失去对政府的信任,甚至产生了愤怒情绪,这也是特朗普能够在此次竞选中获得支持的一部分原因。
梅丹谨慎地表示,尽管目前大多数人认为希拉里当选的可能性更大,但最终谁将获选还难下定论。分析英国脱欧公投始末不难发现,不论之前的民调如何,其最终结果都会很难预料。
关注大选后的全球战略
大选后美国将会采取怎样的全球战略,这一问题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美国和美洲项目负责人齐妮娅·威基特(Xenia Wickett)对本报记者表示,若希拉里当选美国总统,她将会着重巩固、加强美国与欧洲的盟友关系,同时会注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而从特朗普目前的表现来看,传统的盟友关系对他而言远没有那么重要。如果特朗普当选,尽管美国可能不会离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会背离欧洲,但是美国的重要性也许会遭到其盟友的质疑。
梅丹认为,两位候选人在竞选中宣扬的施政理念可能并不完全等同于其真正上台后采取的策略。而且,无论是美国国内的情况还是国际社会的形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总统的施政理念。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拉美政治学教授凯文·米德尔布鲁克(Kevin Middlebrook)表示,拉丁美洲也在密切关注美国总统大选。移民与贸易问题是此次美国总统竞选的关键议题,而这两点对于拉丁美洲的国家和民众来说很重要。
发动贸易战并不明智
威基特表示,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当选,都要面对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裹足不前、全球贸易前景不明朗的现状。当前,人们纷纷质疑美国是否还是一个开放的全球经济驱动力量。而在美国国内,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主义。
2016年9月,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布研究报告称,希拉里及特朗普在此次竞选中所提出的贸易政策都将深深伤害美国经济。希拉里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反对进一步的经济一体化,这将损害美国经济福利;而特朗普宣称要发动贸易战,这将给美国经济福利及国家安全带来灾难性后果。
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如果发动针对贸易伙伴的贸易战,将会使美国人的经济状况更差,而且还会给国家间的合作增添新障碍,不利于解决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
梅丹表示,特朗普提出的增加贸易壁垒等很多措施在现实中并不可行。威基特认为,整体而言,不可预测性将使各国应对特朗普的外交政策颇为棘手,而希拉里的施政风格各方已有较多了解,因此与之打交道也会相对从容一些。
(中国社会科学报伦敦10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