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专家热议中国智库建设:尚缺少真正有效的思想

时间:2016-12-12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黎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黎萌)以“外国智库国际化经验及启示”为主题的察哈尔圆桌会议12月8日在京举行。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智库是怎样炼成的:国外智库国际化案例研究》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讨论热点。

据本书作者,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柯银斌、研究员吕晓莉介绍,该书起底了全球十大智库的发展之道,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搬来一座“他山之石”。柯银斌认为,中国智库对国外成功智库应该经历学习、合作、创新三个阶段,并最终实现国际化目标。

吕晓莉称,这些年国内智库成长很快,但智库产品质量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我国智库总数量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但是排名前175家智库的却只有9家。“所以,如何吸收国外智库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们自己智库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本书就应运而生了。”

“中国智库发展依然存在几个问题。”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区域和国别研究所研究员余万里表示,首先,学术研究和智库研究区别不严格,前者可以不考虑市场,后者必须考虑,完全不一样;第二,中国大多数智库(包括体制外智库)学者都属于体制内,在做智库研究时还是用体制内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路,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表示,目前国内智库数量越来越多,但还是缺少真正有效的思想,缺少能对政策产生影响的策略。

“有人说国外智库是‘旋转门’,而中国智库是解释领导人讲话。”贺文萍称,国外智库的“旋转门”就是能把不同的资源集中起来解决一个问题,视野非常开阔,可以激活很多思想的源泉,所以智库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身份在西方任意切换并不奇怪,反而更有优势。

“智库应和媒体加大合作,两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瑞琦发言指出,智库应该和媒体一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而不仅仅能解释政府的政策。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李巍认为:“智库的出现是社会多元化的产物,如果在一元社会,就不需要智库了,现在的智库热,正是当代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产物。”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自此,我国国内智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前,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


2016年1月下旬,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显示,中国以435家智库数量排名世界第二。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有1835家。

(来源:国际在线 ,2016年12月9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