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安12月1日电 (记者陆航)11月29—30日,以“中华文化传统与当代艺术语言创新”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在西安举行。与会学者围绕“语言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艺术语言的传承与创新”、“‘一带一路’与中国文艺话语体系建设”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庞井君表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深刻阐释,对中国新时代艺术的要求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我们的文化自信,既需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吸收外来文化营养,更需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创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文艺工作者要发挥好“艺术为人民”的育人功能、审美功能、聚心功能、觉醒功能等,使艺术变成真善美的强大推动力量,把中国精神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应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文艺批评,还是文艺创作,都离不开向传统致敬,离不开向现实学习。”著名作家贾平凹表示,文学艺术家与艺术理论家应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优秀的评论。
此次会议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西北大学主办,中国文艺评论(西北大学)基地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