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程功群:借助教育智库引导红色教育提质

时间:2021-12-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程功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也指出,要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在推进红色教育实施、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智库可发挥教育决策智囊团、教育改革思想库等作用,强化对红色教育实践的引导和助推,扩大红色教育的知识传播和舆论影响,助力实现红色教育的“入脑入心”。

红色教育需智库提供指引

随着红色教育的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成为学校育人实践的重要改革方向。当前阶段,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红色教育的实施较大程度上依然处于自发自觉的独立探索阶段,面临一系列问题,譬如红色教育实施的经验化与碎片化、学科课程融合的浅层化与表象化、特色实践活动的随机化和断裂化等。因此,加强教育智库参与红色教育实施,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首先,教育智库的参与有助于缓解区域红色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协同的现实困境。红色教育体系建设和实施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区、校等层级加强整体规划与推进,红色教育“教什么、由谁教、如何教”,均需做好统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与红色文化机构、场馆协同合作机制的不健全、不深入,导致区域层面无法统筹协调红色教育资源,其挖掘利用程度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区域实践有待提升和凝练。同时,中小学作为红色教育实施的重要阵地,由于缺乏区域层面的顶层设计及专业指导,导致其在实施过程中多是经验型、单兵式的独立探索,未能形成学校红色教育的特色模式和行动路径。

其次,教育智库的参与有助于帮助中小学深化对红色教育的认知和体认。教育智库是教育研究和思想创新的孵化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结合,能够深化对红色教育的内涵解读、价值探析。在红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受制于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县区教育行政人员、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对红色教育的认知尚需深化,存在着认识不全、体认不足等问题,导致了红色教育实施的非系统化、非常态化,限制了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发挥,影响了青少年对红色教育的感悟与内化、革命精神的承继与创新,以及红色文化“培根铸魂”功能的发挥。

最后,教育智库的参与有助于指导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红色教育实施路径。教育智库扮演着教育实践引导者的角色。尤其是在地方教育智库的建设中,其服务职能之一就是需要结合区域红色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和红色教育实施的现状,实现研究成果转化,引领并指导区域红色教育实践,探索有效路径。在当前中小学开展的红色教育的实施路径多是处于独立探索阶段,教育形式稍显单一,存在着课程教学的融合缺乏感染力、学校仪式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不高、主题活动的系统性不强等弊端,甚至出现了趋同现象,缺乏特色化的校本实践。因此,如何提炼总结一套富有特色、操行性强、行之有效的行动范式,则是中小学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

服务区域红色教育改善与提效

针对当前红色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可以考虑借助教育智库的力量,在专业机构的指导和协助下提升红色教育实效。教育智库应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深入一线有效助推红色教育实践。

主动服务,协同合作。教育智库要突出主动服务意识和教育战略意识,以服务、指导和影响教育实践为导向,主动“走出去”,强化与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的合作,针对其在红色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进行有效性指导,如红色教育资源的挖掘利用、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等,发挥教育智库在红色教育实施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教育智库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建立红色教育实施的联动机制,探索红色教育实施的新模式,实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智库、学校、社区、红色文化场馆等多元主体的联动,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在红色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有机衔接,加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深化研究,转换成果。学术性、创新性是教育智库的重要属性,教育智库应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秉持问题导向,聚焦红色教育实施现状和地方需求。既可以服务于区域红色教育的实施,同时又可以为教育智库的相关研究积累素材,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奠定基础,实现教育智库、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同时,教育智库的研究成果要注重加强创新性转换,切实解决区域红色教育实施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如革命传统与学科课程的融合路径、红色教育与实践育人的活动设计、红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而提高红色教育的实效。例如,长江教育研究院与南京晓庄学院合作共建的“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东教育智库·南京晓庄学院”以教育记忆为切入点,与南京市雨花区教育局及区内中小学合作,将教育记忆研究成果与中小学红色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从物型课程、仪式课程和功能课程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红色教育育人体系,形成了富有“雨花特色”的红色教育区域行动和学校路径。

创新传播,扩大影响。教育智库还有正面舆论“策源地”的作用,需要创新教育成果的传播方式,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通过将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相结合,借助开展学术活动、举办论坛等形式,将新成果、新观点、新路径加以有效传播,在红色教育实施过程中发出教育智库的声音,彰显教育智库的智慧与作为。例如,长江教育研究院与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红色教育论坛”,以论坛举办为契机,不仅发布了智库的红色教育研究成果,同时还与嘉兴、井冈山、于都、红安等革命老区成立了全国红色教育联盟,共同分享红色教育的先进经验与特色路径,助推各地红色教育实施模式与路径的完善。论坛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扩大了各地红色教育的影响力,达成了红色教育共识,彰显了教育智库的责任与使命。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教育智库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BGA20005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教育研究院)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