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荆林波:我们如何进行全球智库评价?

时间:2016-07-06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荆林波

在6月举行的盘古智库“共享·创新”香山全球智库论坛上,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阐述了其机构进行全球智库评价的方法,他提出了智库评价的AMI体系,即对智库的吸引力、管理力与影响力进行综合评析。

嘉宾演讲摘要:

我谈三点:

第一,我们是谁;第二,我们进行全球智库评价的方法;第三,我们在全球智库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第一,我们是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成立于2013年,属于中国社科院的司局级单位,现有编制47人,我们的职责是构建国家高端智库评价指标,同时也对全国哲学科学成果进行评价。2014年,我中心发布了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2015年,我们发布了中英双语版的全球智库评价报告。目前,在发改委指导下,我中心联合其他五大机构发布了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也就是说我中心正逐渐走向平台化。我们经常与阿里合作,并借鉴阿里方法,集合全社会的力量开展评价工作。但我们还不够强大,因此,我们正积极致力于转型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力求将编制扩编至101人。

第二,我们怎么进行全球智库评价。对此,我们首创了一种主客观评价方法,即AMI指标评价体系。A是智库的吸引力,即汇聚各种资源的能力。M是管理力,一个智库的运营一定是全过程管理,因此,我们通过七个要素考察智库,我们将战略、组织与系统看作是智库的硬件,而将人员、方法、风格与共享价值观看作是智库的软件。这是管理学中所说的七个要素,相当于一个孵化器,所有的资源进入智库以后怎样生成独立的知识产品来影响公共政策。I代表影响力,智库评价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智库的影响力,这一影响力是公认的,相当于一个喇叭口,这个喇叭口要影响政策,即政策或决策影响力。二是社会影响力,即媒体影响力。三是学界影响力。四是国际影响力。经过实地调研、电话访谈、问卷调查、举办研讨会等方法,我们选择了国内国外1781家智库作为评价来源库,其中,我们根据确凿证据评价了135家智库。

第三,我们通过全球智库评价研究得到了哪些启示,对中国智库建设有哪些启迪。第一点,要建设新型智库,首先要构造生态。我们的生态还不健全,包括税收、供给侧、需求侧等问题繁多。第二点,智库定位一定要准确,不仅要确立专业性或是综合性,而且要细化到专业性中的某一点。国外智库从起家开始,尽管人手有限,但其对自身的研究定位很专业、很准确,这值得中国智库学习,我们不能泛泛而做,这是不现实的。大多数智库能在一两个点上有所建树就相当不错了。第三点,体制机制要创新,创新不光涉及研究方法与话语权问题,还包括机制问题。第四点,各智库之间要共享数据库,避免重复性建设。第五点,构建智库人才培养机制,这是我们目前最为欠缺的。


(来源:盘古智库, 2016年07月4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