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中非智库论坛“中非团结抗疫与公共卫生安全”分论坛成功举行

时间:2020-11-09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柳洪杰

中国日报11月9日北京电(记者 柳洪杰)由中非合作中方后续委员会秘书处主办、中国非洲研究院承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九届会议11月5日至6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于11月6日下午举办了“中非团结抗疫与公共卫生安全”分论坛。

分论坛同样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微信和脸书等平台全程直播。来自中国、加纳、南非、摩洛哥、莫桑比克和瑞士等国共15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既包括政府官员和学者,也有全球公共卫生行业资深的专家和实践者,如加纳驻华大使博阿滕,中国前卫生部国际司司长、现中国常驻日内瓦参赞冯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卫生中心副主任鲁新教授和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刘海方副教授等。研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新冠疫情与中非团结抗疫”,第二环节为“中非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挑战与机遇”。与会嘉宾们围绕中非团结抗疫和卫生合作的主题发表了富有建设性、前瞻性的观点。会议的研讨主要聚焦了以下三大议题:

首先,与会嘉宾高度认可迄今为止非洲在抗击新冠疫情,遏制和防止病毒传播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刘海方教授表示,非洲问题研究者们应超越“西方中心论”和实力政治的视角,将非洲自身的治理能力和非洲人的自主创新作为观察的重点。这种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民生的思路,也应该是观察后疫情时代中国在非洲的经济重启阶段作用的更加妥当的切入点。其次,与会代表也积极评价了中国在疫情中向非洲国家提供的快速、及时和全面的支持, 包括物资捐赠、派遣医疗队、医疗技术信息共享、债务减免、以及中国倡导和参与的国际抗疫合作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查道炯教授提出,中国可以利用与东亚国家在公共卫生危机方面的合作经验,更好地服务于与非洲国家的卫生合作,并建议从“援助式”道路向“生产合作”道路转变。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姆贝特教授专门提到,不久前中国与埃及商议合作生产疫苗,这无疑是重要的合作转型。南非全球对话研究所的奈杜博士从流行病外交的视角重新定义中非团结,认为中非关系正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迈进,绝不能仅仅用经济聚合体来形容这种关系。最后,各位专家对于中非合作论坛和加强中非卫生合作也提出了政策建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刘民权教授指出,中国通过举国动员支持武汉疫区的经验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非洲可以考虑建立“区域应对机制”,即在非洲大陆各个区域内部建立联合应对疫情的卫生合作体系。浙江师范大学的周倩教授和陈立博士都突出强调了中非之间医疗教育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新的卫生技术的合作和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北京大学全球卫生中心的鲁新教授对中非间的医疗合作,特别是针对2021年即将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的卫生部长会议,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包括扩大中非发展合作方式,支持非洲国家完善自身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对非洲国家自身公共卫生系统的研究,围绕加强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共同规划和制定合作项目;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强公私合作和学术合作,确保新的合作项目能得到正确的评估、规划,以可持续的方式动员和协调资源。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