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第12届年会(2021)暨“路径与方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国际论坛举行

时间:2021-12-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娓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娓)11月26日,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第12届年会(2021)暨“路径与方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国际论坛举行。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带领的团队努力构建和完善“第三极文化”的理念,自觉服务时代之需,践行历史之责,开展了“看、问、研、刊、创、会”七大品牌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在此次年会上介绍,在黄会林推出的“看中国”节目中还有一位国外同学拍的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视频制作的画面、台词都很感人。这种活动对于增进世界之间彼此的理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他表示,我们将积极发挥搭桥、握手、交心的重要作用,在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方面,进一步主动作为,以高水平国际传播工作成效自觉服务国家战略。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蒋为民认为,外国青年导演在体验过程中了解中国和被拍摄对象沟通的过程中达成情感共鸣和创作成果,这样一种过程,本身已经很好体现了全球化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希望未来,能够加大对于这样一个体验过程的记录和传播,也能够通过这样的传播逐渐内化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价值观,在全球竞争格局中释放更大的更真实的亲和力和能量。

著名华人导演孙淑云女士导演的纪录片《西藏一年》2008年在英国BBC一年内三度播出,之后相继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该片以平实的视角贴近现实生活,走进真实人物,展现朴实情感从婚丧嫁娶到宗教习俗,展现西藏百姓的喜怒哀乐。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介绍说,该片在西方国家引起强烈反响,他们感叹,在“世界屋脊”的西藏,海拔五六千米的地方,中国政府能做到深入到一个遥远的牧民帐篷里,为他的生存,比如人的取暖、比如牲口的喂养、他们的收入和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地做那么多工作。胡智锋认为,这种文化传播并没有通过政治的表达,而是通过质朴且真实的方式,展示了西藏牧民对生活发自肺腑的满意,对政府的感谢。此外,他认为,还应在体制机制、创新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综合布局,协同发力,这些都是未来中国文化不断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话语体系建设是我们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而共同体美学是开放包容共享的话语体系,只有有了更加亲和力的对话方式,以及大家更能接受的对话平台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文化传播与影响。因此,我们要立足中国的文化传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打造富有包容性的共同体美学话语体系。(责编:毕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